【扶贫印记】
讲述人:延边州委常委、副州长,宁波驻延边帮扶工作队领队 娄国闻
9月17日一大早,我和帮扶队的同志奔往浙江杭州洽谈。9月18日,又赶最早的航班回到吉林延边。5000公里的奔波虽然疲惫却很充实。通过洽谈,一项投资额很高的桑黄项目即将落户延边,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再加一把劲儿。
2018年年初,我有幸参与到延边的脱贫攻坚中,从此与延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路走来,一份浓厚的延边情结已深深植入我的心里。
我常和队员们交流,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要一天一天地做,不能一天一天地过。
既然要“做”,就得干实事。从踏上延边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一起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何让老百姓尽快实现增收致富。通过考察和调研,汪清县黑木耳产业成了我们瞄准的第一个目标。我们帮助当地形成了集菌种开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物流配货和废弃料治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实践中,我们逐渐总结出了援建项目与当地既有基础产业精准绑定、援建资金与当地各方利益主体精准绑定、扶贫项目效益与贫困人口增收精准绑定的“三个绑定”项目援建帮扶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今年4月,延边州4个国贫县和1个省贫县全部脱贫摘帽。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始终牢记使命,当好延边州脱贫攻坚“尖刀连”。我们走遍了全州8个县(市)的所有贫困村,努力帮助全州99.3%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05%。
我为我的队员们点赞。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教育集团校办主任林明支教延吉市北山小学,在做好教学的同时,给老师们开培训课,帮助贫困学生和宁波家庭结对子,募捐教学设施,被学校聘请为“终身名誉校长”;我们的医生在完成帮扶任务回宁波的前一天,最想做的是再开展一次义诊。
我为来自宁波的后方支援点赞。2018年5月,宁波电视台在每晚8点黄金时段免费播放延边宣传片,每天8分钟,连续播放了一个月;一个爱心企业捐赠1000万元,为延边建设黑木耳冷藏库……
我也被延边的乡亲所感动。2019年,我包保的贫困户姜凤军喜迁新居时,特地打电话邀请我过去吃饭。我知道,他们已经把我当成了自家人。
在延边工作的日子,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孕育的浓浓热忱,感受到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感受到延边人民在奔向小康路上的不懈追求,感受到我与延边之间无法割舍的牵挂。这份情怀,是宝贵财富,将成为未来工作中源源不竭的动力,激励我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奋力前行。
(本报记者曾毅、任爽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