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9日 星期五

    改出了新院落 绘出了新生活

    ——重庆荣昌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困难群众安居又安全

    作者: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9日 04版)

        77岁的刘孝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

        坐落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十三社一片小竹林旁的“新屋”,白墙黑瓦,窗明几净,虽然只有30平方米,但客厅、卧室、厨房、厕所一应俱全,为单身一人的刘孝金安享晚年筑起了幸福的住所。

        “要不是国家政策好,我现在还住在草棚棚里头哦。”回想起曾经住在用甘蔗叶加塑料薄膜搭成的“草棚棚”里的日子,对比现在的幸福生活,刘孝金感慨不已。

        刘孝金生活的巨大变化正是荣昌区开展脱贫攻坚、大力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荣昌区已提前完成了今年1169户三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其中C级519户、D级650户,确保了困难群众安居又安全。许多像刘孝金这样的贫困户住进了新房新院。

        因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荣昌区获得2019年国务院督察表彰,是当年重庆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区县。

    “改”出新院落

        “原来的房子是一半土坯一半砖,年代太久,一大半都垮掉了,住在里头危险得很。”同在通安村,十一社村民罗萍说起老房子,依然唏嘘不已。

        在之前的荣昌,这样的危旧房并不少。

        今年以来,荣昌区围绕农村“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开展了三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一般农户危房处置和拆除农村危旧房屋工作,共涉及农户2.5万余户,为居住在危旧房中的困难群众织起了一张“安居”网。

        荣昌区住建委主任曾德富告诉记者,荣昌区结合实际情况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户三类重点对象意愿,采取危房改造、搬入子女等亲戚安全房屋长期居住、置换或长期租住安全住房等多种方式,对三类重点对象予以住房安全保障,实现三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

        得益于此,罗萍拆掉了被评定为D级危房的老房子,用政府补助的3.5万元加上全家的积蓄,新建了三室一厅的新房子。

        除了对危旧房进行改造外,荣昌区在2019年还对全区4000户功能不完善、风貌不协调的农村旧房进行了整治。

        通安村三崇堂院落,就是这样一个在农村旧房整治过程中焕然一新的院坝。

        三崇堂,聚集着57栋房屋。这些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到处破破烂烂,污水横流,蚊蝇乱飞。”74岁的邱振权自小生活在三崇堂,对三崇堂区域“脏乱差”的过往记忆深刻。

        为了改变区域内类似三崇堂这样的农村旧房,荣昌区对三层及以下的旧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每户补助5000元的标准整治庭院、墙面、屋顶、门窗以及厕所等,着力完善居住功能、提升建筑风貌。

    “造”就安全港

        今年6月28日,荣昌区昌元街道许溪社区收到居民陈道刚送来的锦旗。陈道刚家的房屋在今年刚完成了危房改造,避免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造成的房屋垮塌伤害。

        这次暴雨是对荣昌实施危旧房改造以来所取得成效的一次“检验”。经排查统计,荣昌农房未倒一间、未伤一人。

        在危房改造中,荣昌区构建起一套完善甄别机制。荣昌区住建委、区扶贫办、区民政局、区残联等部门及21个镇街高度配合,严格落实“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力度,确保最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

        在以前农村房屋安全鉴定基础上,荣昌还邀请第三方安全鉴定机构,对全区1.9万户三类重点对象房屋安全等级再次逐户核查,其中鉴定了约1.6万户,统一制作了住房安全等级标识牌,并予以挂牌,确保需要危房改造的三类重点对象全部纳入危房改造。

        “为实现危房处置不漏一人,我们遵循农户意愿,采取多种灵活处置方式。”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村镇建设科科长陈浩介绍,对贫困对象危房改造户,荣昌区采取镇街干部包户帮扶制度,每户危改户均落实一名镇街机关干部予以帮扶,协助解决建房选址、办理手续、选择工匠、材料运输等问题,从危改户建房到验收拨款,帮扶干部全程参与。

    “点”亮新生活

        生活在荣昌区的居民,很多都没有想到,现在不仅能住进崭新又安全的新家,整体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走路再也不用打黑摸,晚上还可以出来看夜景。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乡坝头也可以有路灯!”入夜,远觉镇高观音村的乡间道路上,饭后散步的苏银莲,影子在路灯下被拉长。

        这名50多岁的农村妇女,由衷地称赞着该镇“点亮乡村”惠民项目工程。

        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今年市里给荣昌区下达了创建农村美丽庭院300个,村庄亮化800户的任务。区住房城乡建委积极谋划,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示范引领全面铺开,上半年共创建了河包镇村庄亮化“照亮回家的路”示范点和远觉镇村庄亮化“照亮回家的路”示范镇。

        在这之前,荣古路和杜小路一直没有路灯。一到夜晚,就黑漆漆的一片,周边居民夜间出行十分不便,不仅车辆容易擦剐,上下夜班的工人、出行的居民也容易被车辆撞伤。

        了解到居民的难处后,昌州街道工作人员动员新鑫建材、田野机械厂等5家企业共捐资10万余元,为荣古路、杜小路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解决了5000余名居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

        “我每周都要上夜班,以前没有路灯,上下夜班总感觉不安全。如今有了路灯,到处亮堂堂的,上下夜班就踏实多了。”行走在明亮的路灯下,化工厂工人蒋文奎由衷赞叹着。

        随着乡村振兴建设步伐的加快,荣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路平了,灯亮了,居住环境改善了,农民日子也美了,荣昌区的上万户居民乐开了怀。

        (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