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吉林市: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

    作者:本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04版)

        【关注中小微企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吉林省吉林市坚持疫情防控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到位”,积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深化“放管服”为企业松绑

        “2020年是我们公司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年。”吉林市铁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部副部长周汇然说,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公司解放思想进行内部产业资源整合,计划组建4个独立产业板块集团,打造新型国资国企。但因疫情期间业务限流、分流影响,攻坚行动难以顺利进行。

        吉林市税务部门得知情况后,为铁投公司设置办事专窗,并及时与企业沟通最新税收政策,为企业退税380余万元,使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吉林市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为该公司提供了“点对点、白加黑、五加二”服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帮助企业顺利迈出了从市属平台企业成为自主经营企业的第一步。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吉林市印发了《吉林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51个方面159项重点任务,以及任务主体、时间表、路线图,督促和鼓励各部门工作人员转变思想,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

        日前,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又梳理出相关部门提出的31项权力需求,以及市直部门提出的拟下放的27项权力,并组织调研,为推进实现权力应放尽放提供关键支撑。

    开标“不见面”,办事“最多跑一次”

        3月30日10时30分、10时55分,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街路彩绿化工程及其工程监理两个项目开标顺利结束。这是吉林市首次采用网上“不见面”开标的项目,每个项目的开标过程平均用时约20分钟,标志着吉林市真正实现了招投标领域“零跑动”的目标。

        疫情发生后,吉林市在全省率先以“绿色通道”方式开启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仅用10多天时间,就开发出建设工程项目“不见面”开标系统。目前,纳入网上“不见面”开标的有房建、市政建设工程类等招标项目。

        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线下招投标活动相比,“不见面”开标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省各方交易成本。

        吉林市还利用网络终端提升审批效率,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目前,吉林市对外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1209项,达到办事事项总数的86.29%。

    提升服务能力,改善营商环境

        为应对疫情,今年正月初七,吉林市龙峰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紧急复工。可就在企业急需扩大进货时,上游供货企业却突然叫停了以往的授信供货方式,要求先打款再供货,龙峰医药物流面临资金短缺的境况。

        遇到困难的龙峰医药物流,想到了向吉林市产融合作服务平台求助。这个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为宗旨的平台当即启动服务流程,第二天就拨付贷款300万元,把企业从困境中拉了出来。

        2016年年底,吉林市被评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破除信息壁垒,增强银企互信。3年多来,吉林市投入16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平台整合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信息资源,在线上线下同时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除了完善金融服务,吉林市还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019年,吉林市民营和小微企业新增注册9900户,新增就业人数28000人,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020年6月,吉林市又被财政部确认为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本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