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六稳’‘六保’是今年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大的发展逻辑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近日在人大校园明德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能孤立地把产业链供应链问题看成一个技术问题,它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在新的格局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周期性因素和非周期性因素。保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是靠创新提高竞争力。
不断链是底线
记者:产业链供应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怎样理解产业链供应链问题?
刘伟:“六稳”“六保”实际上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塑经济发展优势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一个重要内容。
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不是偶然的,说到底它是一个国民经济循环畅通问题,而循环畅通包含“纵”和“横”两个方面。“纵”,就是产业的各个环节,以及国民经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领域之间,一定要衔接好、要畅通;“横”,就是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业之间、供给和需求之间,一定要畅通。在经济学上就是“均衡”,所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的问题其实就是促进经济的均衡问题。
当前,各种周期性因素和发展性因素纠缠在一起,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纠缠在一起,新冠肺炎疫情这种公共卫生事件和国际上的全球化逆向潮流这些变化因素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不能断、不能堵,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不能停顿、不能堵塞,要畅通起来,也就是说供给与需求、地区与地区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国民经济各个环节之间、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等,一定要有效地衔接、联动起来,不能僵化,要经得住各方面危机的冲击,这是底线。
如果地区之间互相封锁,产业之间有“篱笆”,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拎不清,这样连统一市场都做不到,国内大循环就不能畅通,这也意味着产业链供应链是断裂的。所以说,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是为了应对危机,也是为了长期发展,更是为了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提高市场化、法治化水平。
由大向强转变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形势?
刘伟: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一个是“全”。比如,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我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标志着自19世纪中叶以来,经过一个半世纪后,我国重新取得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28%以上,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与我们的大国经济、长期发展战略和方针有关。
但现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有个问题,就是大而不强,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方面,确实还受制于人。正是因为我国有这些短板、弱项,在目前的世界分工体系当中,价值链的高端往往是被其他国家占据,而我国则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我们能拿到的大多都是一些辛苦钱、材料钱等。
通过我们的努力,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上升为中高端,甚至是一些领域的尖端,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这可能是未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变化。这是我们期待的,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产业链要想真正有竞争力,不再受制于人的话,关键在技术领先,这样才能进行公平贸易。这当然很难,先不说美国等国家会阻碍我们,仅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涉及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以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各方面,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适应这种要求,慢慢调整。
记者: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与此同时,我国在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比以前更复杂,风险更大。
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靠产业结构升级、靠发展方式转变等,而产业结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要靠全球化的红利,但创新带有不确定性,不确定就有风险,全球化的红利也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现在这种国际格局下,全球化的红利对我们来说实际上已经逐渐在减弱。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们采取战略性阻碍、干扰,甚至是打压,并一步步深化,从贸易到产业、到企业主体,再到人才争夺、人力资本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系列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
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把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好,把经济切实做强,把发展方式切实转变过来,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使我国经济更有竞争力、更有吸引力。
创新提升水平
记者:今后我国应如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刘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抗击打能力,使其承受住危机的冲击,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不断链,就必须提升水平,提升水平的核心是提高竞争力,即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进行结构升级。如果产业结构高度提不上去,供需之间衔接水平和质量提不上去,最后一定会断链。
从微观上讲,产业链在市场当中能否运转起来,就看企业有没有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各个环节没有效率,就可能既有市场风险,又有其他不确定性风险,导致产业链在企业环节上出现很多断点。只有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市场竞争力提升,才能保证产业链在市场竞争中有活力,才能循环起来。在此基础上,政府从宏观层面、从产业结构层面、从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层面、从疏通市场竞争的堵点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把两个方面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才能真正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起来。
从全球来看,我们受制于人、被人“卡脖子”的地方,就是没有竞争力或竞争不过其他国家的地方。如果长期受制于人,所谓的循环就是“泡沫式的循环”;依托在别人的产业支撑基础上的产业循环是“虚循环”。所以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立足国内大循环,靠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创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技术创新,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二是制度创新,要提升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维护好市场秩序,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
(本报记者 刘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