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充分肯定了联合国成立75年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重申了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和对联合国宪章庄严承诺的必要性,表达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工作,特别是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坚定支持。在国际社会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方提出了清晰的路线图,致力于在五大领域践行联合国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中国信心。
第一,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全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继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面临“第二波”疫情的现实威胁。面对新冠病毒这一全球公敌,中国是受害国,也是抗击疫情的贡献国。中国第一时间报告了疫情,第一时间确定了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了病毒基因序列。中国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抗疫经验做法,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抗疫支持和帮助。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系统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在抗疫中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和联防联控,积极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还明确宣布,在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其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中国的坚定承诺,为饱受新冠病毒肆虐的发展中国家带去了希望。
第二,中国支持安理会集体安全机制发挥作用,为抗疫及疫后重建时期的世界和平或传统安全夯实基础。全球范围内超大规模流行性疫情背后,往往是世界各国生存发展机会或战略资源的重组或再分配。这种重组或再分配中的不公或无序,容易造成或加剧冲突,酿成远远超出疫情本身的人间惨剧。疫情期间,一些大国对抗疫物资的强横征用、对潜在疫苗的无序争夺等问题已经使人们担忧这是失序世界的前景显露端倪。
大疫之后防战乱,是爱好和平的人们不愿触及但又不容讳言的命题。中国多次提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在抗疫及疫后重建的相当长时间内,安理会要发挥集体安全机制作用,常任理事国要作表率,防范和避免人类社会因为非传统安全问题和传统安全问题交织而堕向弱肉强食的野蛮丛林。
第三,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和民生的恢复筑起中国安全岛。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经济和民生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不仅如此,中国还通过对外输出抗疫物资,为全球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4至7月,中国药品以及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部件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可见疫情发生后中国发挥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岛的积极作用,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中国还积极倡导调动全球资源和力量,推动各方在减缓债务、加大援助等方面采取及时和强有力举措,助力发展中国家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从源头上降低疫情冲击下各国经济社会的脆弱性。
第四,中国倡导绿色发展之路,不搞自我毁灭或代际争夺,避免剥夺子孙后代的碧水蓝天。这场疫情令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空前凸显,大自然的一次次警告表明,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人类必须通过一场自我革命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中国明确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坚决踏出实质性决定性步伐,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中国为此将作出自主性、引领性贡献。
第五,中国主张改进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整一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古特雷斯时掷地有声地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此次疫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效能的检验。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交流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倡导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全球治理,努力弥合治理赤字,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对话来化解分歧,以合作来反对“脱钩”,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同时,中国也会同那些意图损害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发展空间的强权政治、霸权行径作坚决斗争,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就最终完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时不我待,全世界必须只争朝夕。中国在上述五大领域的坚定承诺,给全世界爱好和平、渴求发展的人们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中国不会坐视人类文明之光陷于暗淡,而将竭力化危机为转机,在联合国框架下发挥大国作用,带动其他大国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倡导各国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站在全人类高度,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事业推向新阶段。
(作者:冯维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