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星期三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姚亚奇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10版)

        福建将乐县常口村围绕山、水、田做文章,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村民增收。图为常口村在村口修建的50亩的农民生态公园。新华社发

        河北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海北镇岭头村,村民通过稻蟹生态种养促增收。新华社发

        在安徽天长市高邮湖畔,工作人员对“渔光风电互补”发电设备进行巡检。宋卫星摄/光明图片

        【权威访谈】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江小涓表示,外循环越通畅,国内大循环就越有质量、越有效,两个循环都不能偏废。

        既是未来战略谋划,也是现实状况

        记者:怎样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江小涓:经过多年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100万亿元,我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市场,很多消费品是第一大市场,市场还在继续扩张,我国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门类,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快速发展,人力资本快速积累。统筹考虑这些因素,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具备了比以前更好、更有可能的条件。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靠国际市场是带不动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既是未来战略谋划,也是现实状况。

        记者:从国内大循环来看,我国面临的堵点有哪些?

        江小涓:长期来看,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新型城镇化问题。以往多年,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大批农村户籍的劳动力支撑了工业化进程,却不能完全进入相应的城市型消费之中,消费增长相对缓慢。我们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让流动人口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能够在城市安居下来,让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社会保障。二是老龄化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潜力,我们的人均寿命将超过80岁,退休后还有二三十年的生活时间,老人希望有快乐的生活、更好的社交等,这些消费需求、生活需求,以及老人发挥余热的需求都很大,需要有一些制度安排。

        进入新发展阶段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

        记者:“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过程中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新挑战?

        江小涓:我们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新的特点。质量提升时期,要“提”字当头,以“存量提升”为本。投入的要点是提升质量,特别是提升存量生产能力的质量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质量,还要决策怎么优化结构、如何转变方式、怎样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情形会复杂很多。“十四五”时期,供给侧要匹配人民群众的需求,迅速灵活地调整,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元、更符合需要的产品。

        我们进入科技“三跑”并存且“并跑”“领跑”分量不断加大的时期。过去我们曾以“跟跑”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科技特别是产业技术水平。“跟跑”时无须自己定方向,跟随先行者就可以,加速跟上、缩短差距就行。现在,我们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重的时期,情况会发生很大改变。技术开发进入高度不确定状况,无人领航,无产业链条,市场需求不明,甚至不知是否有人跟随。我们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持之以恒,做出原创性的成果。

        我们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阶段,这必然带来全球各方面关系的持续调整。从经贸关系看,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关系,从互补关系为主转变为互补、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时期。当下大国战略博弈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多点呈现,彼此不适应的感觉强烈,治理任务错综复杂,挑战和压力加大。

        既推动国内循环提质增效,又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如何推动国内大循环提质增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江小涓:畅通国内大循环要解决好国民经济循环中供给与需求匹配问题。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经济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不断扩大国内经济循环。特别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畅通产业链和创新链。还要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公平竞争环境,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畅通外循环。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已经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制造业已经是双循环型的。许多产业较高比重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必须实现外循环畅通,整个产业有效运转,才能保证就业和收入。同时,还要用双循环获得分工利益。全球产业链的形成,部分是因为“不会做”而汇集全球资源共同生产,部分是因为“会做但不是做得最好”而谋求全球分工的利益。两种因素今后都会继续存在并加大力度。特别是科技全球化继续推进,高技术产品愈来愈复杂,全球都在合作分工。我们要以最大努力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去,同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保持产业链创新链稳定的能力。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要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要更加全面地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以往多年,由于要素禀赋以及其他条件,我们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能源、原材料和高技术产品等。今后要转向进口与出口、资金流入与流出双向均衡的双循环。

        (本报记者 刘坤 姚亚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