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据统计,中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学生。因此,这些县城中学的发展,在一地可持续发展中始终起着重要的托底作用,这些学生的受教育状况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失衡的区域公共政策,不少地方的县域普通高中已经或正在遭遇优秀教师和生源的流失,这导致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继而引发教师和学生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让人忧心的“县中塌陷”现象。
“县中塌陷”现象,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不过在不同省份的显现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不及时对现有高中教育发展模式及其政策进行系统性调整,这一趋势就有可能加剧,进而对我国公共教育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防止“县中塌陷”现象蔓延,避免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首先,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地位。“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普通高中对县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可谓“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县域普通高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寄托着当地民众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最后期望。“县中塌陷”对当地人最后的“教育梦”和对未来的信心来说,是严重的打击和挫伤,其对一地人心的影响,也不利于就地就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此外,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县中塌陷”也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产业布局和社会发展。无论是振兴当地经济,还是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都离不开巩固和振兴县域普通高中这个基础和前提。
其次,要赋予都市圈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对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统筹管理权。都市圈、城市群内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必然要求打破现行的行政层级分割,实行跨越行政层级的都市圈、城市群意义上的教育资源配置的统筹,赋予都市圈中心城市对都市圈内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权,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强化和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管理层级,将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纳入都市圈中心城市教育公共服务规划,对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进行一体化管理,强化对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再次,要明确高中教育公共服务边界,严禁高中学校各种形式的跨规定区域招生行为。全面普及背景下的高中教育越来越具有基本公共产品的属性,当地政府作为这一产品的提供方,其服务范围是有边界的,即高中教育是为当地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产品。民办高中教育是对当地政府高中教育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补充,不能单一运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法则进行生源配置。各级政府应严禁高中学校跨规定区域招生,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的“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的要求。
高中教育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软腰”,这个“腰”直不起来,教育强国梦就难以实现,高中教育也很难“强筋壮骨”。因此,“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建立“‘县中’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具体来说,一是提高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保障水平,完善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财政经费分担体制,实施中央、省、县(市区)按比例分担机制。二是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制定出台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实施“县中”振兴人才固本计划,逐步缩小县域普通高中与城市高中教师待遇差距,建立县域普通高中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岗在人在津贴在,同时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人才实行聘约管理。四是实施优质高中优秀人才“县中”支教工程,试点启动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优秀教师支教县域普通高中行动计划。五是在高等学校招生中给予县及县以下中学政策倾斜,从高等教育选拔机制着手,提高县域普通高中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帮助县域普通高中吸纳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将来反哺县域普通高中发展。
(作者:程建平,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