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科学家感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科研工作明确了目标。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福祉融合在一起,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温“两弹一星”研制过程,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党对人才的关怀、重视和尊重,使各类人才都能发挥聪明才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安全受到核大国核垄断、核讹诈的极大威胁,在党中央决策和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大力协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在今天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有爱党爱国之心,才有报党报国之行。1998年,我从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一直从事水稻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这项研究对推动整个植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水稻的生长季节是酷热潮湿的夏季,炎炎烈日下、泥泞水田里,考察水稻生长的性状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整个研究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我很享受这项研究,但现在我们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未来还有很多重要的、关键的技术难题要攻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为此,值得勤奋努力、奉献一生。
青年朋友们,我们经常说,读书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讲的就是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使命感。我们的科研工作,必然不只有春风细雨,也会有狂风骤雨。今时今日,未来的不确定性鲜明凸显,我们要更加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要选择能为之奉献一辈子的事业,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用智慧和热血使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今天的青年一辈,要学习和传承科学先辈的爱国奋斗精神,为国家人民奉献一切。
(作者:韩斌,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本版访谈对象均来自9月7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和青海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论坛)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罗旭、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