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

    希剧中演:两个古老文明的跨文化交融与实践

    作者:陈戎女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4日 15版)

        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彼此有天然的亲近感。两国的文明互鉴、互利互惠,离不开古老文明和当代文化的深度交流、相互交融。中国的戏曲、希腊的古代戏剧,分别是两个国家的文化活化石,它们沿着各自的脉络发展,本来互不相关,直到世界剧坛兴起“跨文化戏剧”,中希古老文明孕育的现代剧场艺术实现了从古到今的转化、从希腊戏剧到中国戏曲的跨越。用中国戏曲改编和演出希腊悲剧,正是两种文明、两个文化和合之美的绝妙样本,契合了多元文明互鉴的内在需求。

    跨文化戏曲的和合之美:融合式创编模式

        1904年,京剧史上第一部取材于外国故事的《瓜种兰因》在上海上演,这是中国戏曲舞台上首次出现跨文化戏曲。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剧坛才开始大量进行外国经典戏剧的跨文化戏曲创编和搬演。

        希剧中演,就是用中国传统戏曲,而非用话剧的形式,改编和演出西方经典的希腊戏剧。如果我们将希剧中演(或更大范围的西方戏剧)视为一种“跨文化戏剧”,其跨越的实现可取法两种戏曲改编模式:第一种是将希腊戏剧的内容和形式彻底中国化,以中国戏曲的形式演绎中国人、中国事,希腊戏剧只留下情节轮廓与大致主题,如京剧《明月与子翰》;第二种模式保留了希腊戏剧的人物、主要情节,但是用中国戏曲“歌舞演故事”的形式彻底翻新域外题材,另立主题。后者是一种真正实现文化跨越的创编模式,编导们自觉用传统戏曲的容器盛纳和创新了异域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差异在舞台上直接可见,融合难度比第一种模式更大,其融合式创编的方式是一戏一格。

        河北梆子《美狄亚》是第一部以中国传统戏曲演绎的古希腊悲剧,从1989年演到2019年,30年的国内外演出历史中出现了五种舞台版本,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出最为经典。这部戏不断实践和完善融合式创编模式:既没有照搬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原作,又没有完全内化为中国本土的情节和人物。河北梆子高亢有力、豪放激越的唱腔与严肃悲壮的希腊悲剧相得益彰,梆子戏中大量诉诸视觉的舞蹈特技动作充分表现了中国戏曲程式化、虚拟化、象征化的特点,达到了中国戏曲传统与古希腊悲剧传统的有机融合。

    希剧中演作为跨文化戏剧实践的双向增益

        希剧中演具有复杂的跨文化性,它是中国戏曲,却不是纯粹的传统戏目,它演的是改头换面的异域故事,却又不同于原汁原味的原作本身:中国的美狄亚、安蒂、俄狄、阿伽王、柯绿黛是行走在戏曲长廊中的角色,与希腊原剧中的人物相似又不似。跨文化戏剧绝非简单的“西方经典+东方形式”的混杂。希剧中演让中国戏曲和希腊戏剧均获得了在各自的本土传统中不可能获得的生机,实现了双赢。

        《俄狄浦斯王》堪称最深入人心的古希腊悲剧。而京剧在跨文化戏曲的历史上不仅有开拓之功,数量也最多,是跨文化实践中最活跃的剧种。2008年的京剧《王者俄狄》大胆创新,主人公俄狄被塑造为一位理想主义的、“大义灭己”的少年天子,这是中国俄狄浦斯迥异于原剧的人物设定,俄狄年轻英俊的京剧角色,武小生、官生、落魄穷生多种京剧行当的饰演,一改西方戏剧中老暮沉寂的国王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王者俄狄》创设了很多适合中国戏曲搬演的手段,既守住了京剧四功五法的成法,又有云帚舞、趟马舞与刺目舞等出奇制胜的歌舞,从喜怒哀乐的浅层情感表达提升为更深刻的命运和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

        《王者俄狄》证明,成功的跨文化戏曲可以从两个方向实质性地增益希腊戏剧和中国戏曲。第一,对于中国戏曲,外国经典剧目的改编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开拓出一批新剧目。百年来,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外国经典剧创编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戏曲内在发展的需求所推动,跨文化戏曲因此可以很好地服务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等地方剧种和地方剧团。第二,对希腊原剧,中国戏曲改编的立意不在于紧贴原作重复原作,而是要给予原作新的理解维度、新的展开方式、新的舞台经验。意大利戏剧专家尤金尼奥·巴尔巴认为,中国戏曲风格化的程式是“强表意”表演,比话剧的语言和表演强烈得多,尤其适合那些戏剧性强的高潮环节,如美狄亚杀子、俄狄刺目、海达焚稿,这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戏曲对西方话剧表演形式的增益。

    跨文化剧场实践的昭示:多元文化的交融

        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跨文化实践,希剧中演是两种古老文明在当代剧场文化中的融合,这些脱胎换骨的传统戏曲表演焕发出本土民族文化和审美力量的卓绝魅力,也呼应了跨文化戏剧的国际化潮流。

        跨文化戏剧在受众的双向性上,实现了两种文明和传统的交融。河北梆子的美狄亚、京剧的俄狄给中外观众带来的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观戏体验,是对观众记忆中的戏剧经典和戏剧传统的叠刻和召唤,只不过,中国观众的记忆叠刻是戏曲的角色行当、四功五法,而外国观众的记忆召唤的是希腊神话的古老故事和人物——两种古老文明、两种剧场文化于此相逢相交,走向多元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古老文明的相通相合经由跨文化戏剧得到新的内涵阐释和延展,每一次观与演的交流是多声部交叉的剧场实践和异质性并存的共享空间,堪称多元文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缩影与镜像。希剧中演的舞台不断呈现关于文明秩序、公平正义、战争和平、家庭伦理的对话交流,体现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和意义追求。河北梆子《美狄亚》诉诸母子亲情,鞭挞了伊阿宋抛弃发妻、贪恋王权和克瑞翁欺辱弱小的行为;京剧《王者俄狄》突出了一代君王为了黎民百姓不惜牺牲小我,自瞽双目的义举和自我认知的完成;评剧《城邦恩仇》对普遍意义的法律、正义与和平的呼唤,消泯了王族血腥的世代仇杀和尖锐不可调和的性别对立。希腊戏剧与中国戏曲共鸣共振,以一幕幕生动感人的故事,在编导、角色与中外观众之间搭建起交流对话的桥梁,见证了两种文明的互鉴交融。

        希剧中演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昭示着不同文化共生共存的美好生态,既点亮了中国和希腊两个古老文明的传统和历史,更照鉴了可期待的未来。

        (作者:陈戎女,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希腊悲剧在近现代中国的跨文化戏剧实践研究”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