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3日 星期日

    为现代剑川而设计

    作者:强勇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3日 11版)

        中央美术学院“三清洁、河长制”海报设计

        木雕茶具

        土陶工艺品

        新设计的白族服饰

        【扶贫艺话】

        我对云南以及剑川的印象,最初是小时候从连环画和电影中获得的。《捕象记》和《五朵金花》不知看过多少遍,人物的形象和情节都印象深刻,几乎连台词都记着。而我与剑川的情缘始于父辈,他们曾在那里工作调研过。当中央美术学院向我征求去剑川从事校地教育帮扶工作的意见时,我很自然地答应了。

        初到剑川,因为我的生活、工作地点主要在县城,所以没感觉当地多么贫困落后,但这种想法恰恰说明了我对贫困地区的不够了解。我渐渐意识到,当地的贫困治理已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的“贫困”状态和过去的“贫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过去是基本生活保障都难以维系,处在生存边缘;而现在则是既要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还要全国人民齐奔小康,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地处大理以北、毗邻丽江的剑川县,是电影《五朵金花》男主角阿鹏的故乡。山如剑、水如川,近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使剑川享有“白族文化聚宝盆”的美誉。而我到了剑川才知道阿鹏的原型人物三代不是铁匠,本职是木匠,因为剑川这地方不产铁,在云南有句俗语“丽江的粑粑鹤庆的酒,剑川木匠天下走”。

        早在20世纪90年代,剑川就被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但由于地区闭塞,市场意识薄弱,剑川木雕的知名度和销路并不理想,剑川也一直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剑川木雕是块“金字招牌”,要想方设法把它擦亮。剑川木雕本身工艺基础好、有技术实力,但怎么宣传它,使人们关注到呢?现在的渠道很多,但依据国家提供的平台是最科学、最可行、最有利、最安全的。在全国成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是文旅部实施的国家政策,以工作站为校县教育帮扶的对接口,将剑川的木雕、石雕、土陶、白族布扎以及濒临消失的纸扎、民间玩具、羊毛毡毯制作等工艺综合带动,以强带弱,联动提升是可行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扶持工艺的同时,要给当地传统工艺从业人员注入现代工艺与设计意识。

        我们组织了“手工剑川·走进生活”旅游商品创意大赛、剑川木雕旅游产品创意雕刻大赛等多项赛事,部分设计作品投入旅游市场后深受游客喜爱。我们为剑川土陶厂家设计的包装盒,一次印刷制作可节省成本3000余元。黑陶从业者董志明在我们指导下设计研发制作的首套土陶甲马和烧烤盘,荣获2017年云南大理州特色旅游商品创意大赛银奖。

        剑川是白族之乡,但除了上年纪的人以外,平时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并不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也缺少了本该有的地域特色。我邀请设计学院的吕越教授、服装专业学生,以及北京服装学院的师生一起,以公务员服、学生校服、常服、礼服、舞台装的分类进行设计,以民族性、地域性、易穿性、推广性、时尚性为要领,设计出适合现代白族穿着的民族服装50余套。它的意义有几方面:以服装展现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以自信的形象展示文化的自豪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学校的优秀专业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切实有力地达到帮扶要求、实现帮扶目的;推广后,在民间形成民族服装制作产业链、解决就业,起到防止返贫的效果;为县职业高中的毕业学生在当地就业、创业做好前期铺垫,使他们减少外出打工,就地谋生,直接服务家乡。

        从“知道怎么做”到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实践结合理论,我们在工作站开设“剑川传统工艺大讲堂”,定期请当地、外地的学者、本校、外校教师讲座开课,使工艺从业人员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地方历史的发展中厘清当地文化与工艺的内里脉络,尽量培育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型工艺人员。采取“一训一展”的方式,培训结束办展览,开设常设展,同时让剑川职业高级中学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一同参与,这也是为后续的当地工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

        剑川有与长城、故宫、敦煌同时被指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钟山石窟群,素有“北有敦煌石窟、南有石钟山石窟”之称。于是,我们组织实施了以大理传统名画《张胜温画卷》为题材的综合创雕艺术项目。我们利用学校的美术资源,帮助提升和壮大本地石雕艺术人才队伍,在带领当地石雕艺人的同时,培养出新一代更年轻的艺人群体。如此,不仅提供了一批就地就业的长期机会,还使传统艺术重新注入新活力,帮助剑川再创往日石雕的辉煌。

        实施过程中,中央美院还联合云南大学,双校帮扶地方,目前已完成实地勘查、航测、建模等工作。要利用的山体群是当地百年来凿壁采石的山体,山体表面成“斑秃”转态,我们以美术手段修复山体,使之与自然相融合,形成自然人文新景观。配合周边文旅景观、艺术基地的综合打造,文旅游、乡村游、民族风情游、自然风光游等也促生了多元的服务产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剑川自古以耕种读书为重,虽是文献名邦,但现代美术门类与人群相对薄弱,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对传统石雕工艺大有助益,同时对当地现代美术水平的提高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项项目的实施,体现了以美术院校的长处帮扶当地文艺、多元发展、充实内涵的特色,希望通过努力,可以使剑川石雕这一中华艺术的优秀成果,以崭新的面貌被世人、被世界看到。

        剑川有着丰富的工艺文化遗产,但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虽然手上有技艺,但专业知识有待提高。于是,我们组织县里的美术老师与县委宣传部门的专业人士成立设计组,他们的文化程度高,又有绘画基础,只要经过培训逐渐就能成为研发工艺新产品的主力。他们设计方案,再与工艺制作团队对接,由企业、师傅们制作出成品,两支队伍先后有序、无缝衔接,在一次旅游文创产品大赛中,完成设计稿件200余稿,成品100余件,产品样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并在剑川民族传统节庆“石宝山歌会节”期间向民众进行了展示。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又将滞留在家乡的各美术高校的大学生组织起来,参与设计与研发,以视频授课的方式和团队探讨设计方案。

        我们还将中央美术学院的社会实践课题与剑川县“三清洁”、“河长制”和“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帮扶与教学。师生们走街串巷看厕所、看沟渠,逐户访谈,问困难、问需求,采取“当地调研、在地上课、就地设计、实地展览”模式。之后,举办“为现代剑川而设计——提升人居环境行动在地展”,共展出厕所设计方案6组,“三清洁”和“河长制”主题海报28幅。展览结束后,剑川水务局将河长制、三清洁的主题海报印刷张贴在相关区域宣传,由县住建局牵头探讨厕所设计方案落地的可行性,并在木雕艺术小镇建造实体。这次实践对学生的心灵和专业都是一次非常接地气的锻炼。

        我现在已结束挂职回到美院,今年以来,一直为“解读与创意剑川”综合设计系列课题小组上网课,目前还在申请实践教学对口帮扶剑川综合课题,协助出版剑川古城考察成果书籍,设计剑川文旅地图……除了上课之外,我还想为剑川再多做一些工作,这也许会是一直延续的情缘。

        (作者:强勇,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