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2日 星期六

    为科技战疫拿出“硬核”成果

    ——记“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2日 03版)

        “‘人民英雄’的称号特别沉甸甸,它不是属于我个人的。”9月8日,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功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动情地说,“光荣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我只是履行了一名军人分内的职责,尽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尽的本分。”

        1月26日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率军事医学专家组前往武汉,全力进行科研攻关。“当时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最充分的方案,准备进行长期奋战。”陈薇说。针对疫情防控初期对核酸检测能力的迫切需求,她带领专家组一天内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的搭建。她和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为实现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宵达旦的工作让陈薇瘦了一圈,白头发也多了不少。但她顾不上休息,组织专家组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三步走”鉴定链条,为临床机构有效救治新冠病毒和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患者提供了科技支撑。

        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陈薇率领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由于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4月12日,该疫苗开展Ⅱ期临床试验。这是全球当时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8月11日,该疫苗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现在,陈薇还在马不停蹄地加速推进新冠疫苗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及新冠特异性治疗抗体药物和改善后遗症生物新药的临床应用。

        这次出征武汉,不是陈薇第一次冲到应对病毒疫情的最前线,作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学术领头人,她参与了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在多种病毒的治疗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当时我正在研究ω干扰素,这是一种具有抗病毒能力的蛋白。我便大胆假设:这种蛋白能不能抑制非典的SARS病毒呢?”陈薇回忆起17年前抗击非典的日子,为了尽快验证这一判断,她率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负压实验室,与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致病病毒零距离接触,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终于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2014年西非地区暴发埃博拉疫情。而早在2006年,陈薇就针对这个烈性病原体展开了相关研究,她敏锐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陈薇团队经过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研发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她4次带领团队赴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为疫区的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能让中国的疫苗走出去,实现在境外临床的零突破,我们特别自豪。”陈薇说,她和团队兑现了“立志用最短的时间、最先进的技术,做最安全的疫苗”的承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智慧和担当。

        “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1991年,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毕业的陈薇特招入伍后,就专注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29年来,她一直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紧盯一切可能影响国家生物安全的隐患。

        这些年来,实验室就是陈薇最常待的“家”。她在实验室工作起来“乐不思蜀”,忙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她都会待在实验室。她率领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标志着我国相关生物防御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团队能够在新冠疫苗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是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在7月24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陈薇建言:“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体系抗疫能力。”她还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建立“首席科学家”机制,长期支持专注某个领域甚至某类病原的深入系统研究,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

        在陈薇看来,虽然国内新冠疫情已经防控得非常好了,但国际上每天还有数以万计的新感染病例,因此,抗疫仍任重道远。“这次抗疫使我们有了更深的危机感和更重的责任感。我要为科技战疫拿出更多‘硬核’成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陈薇表示。

        (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