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近日,陕西西安一男子在微博发文称,自己穿迷彩裤进入一家书店时,被当成工地农民工拦下,沟通半天才准许进入。次日,该书店通过微博账号,对此事作出说明和道歉。
且不说这名着迷彩裤的男子不是农民工,即便真是农民工,就没资格入内?将农民工拒之门外,还谈何公共文化空间?表面上,问题出在书店保安身上,盘查读者是失礼的,对农民工的偏见更是不可原谅。而实际上,板子该打在书店管理者身上,其对保安的管理有基本的规范吗?给他们上过尊重读者这一课吗?
关于图书馆的开放,在大众的温热记忆中有这样的佳话:浙江杭州图书馆允许流浪、拾荒者入馆,向他们提供平等服务;在广东东莞图书馆留言的农民工,更是演绎了一则温情故事。这样的图书馆为人称道,就在于它们有基本的人文关怀,善待每一名读者。私人性质的书店和公共性质的图书馆虽然不是一码事,但善待读者是基本底线。书籍本是带给人精神洗礼的,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希望看到的是书籍面前全人类平等无差别的交流。毕竟,阅读并非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所有人平等拥有的权利。因此,无论是何职业的读者走进来,书店都无断然拒其入内的权力。有人把书店比作“守望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但愿有更多的图书馆能够意识到并做到这一点,但愿书店也能向图书馆看齐,尊重每个群体对知识的敬仰、对阅读的追求。
(原载于光明网 作者:王石川 摘编: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