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1日 星期五

    面朝光辉飞翔

    作者:陈新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1日 14版)

        【中国故事】

        世界上有两种光芒最美丽耀眼,一种是阳光,一种是奉献精神。

        中国人自己造的大飞机再次飞上天,人们欢欣鼓舞的同时,少有人知道在这个伟大成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奋进、奉献的团队。

        要成功研制中国大飞机,必须做到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这四个“长期”在如今物质化气息甚浓的时代,是那么另类、崇高且令人震撼。

        中国大飞机人的奉献精神可以归纳为三个字:“安”“专”“迷”。

        “安”是一种境界,安下心来方能做到心无旁骛。“专”是一种追求,专心致志就能成为行家里手。“迷”是一种状态,迷恋至深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一架飞机的智造,当然不是单凭某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培养高超技艺的徒弟,跟不断提高自己的手艺同样重要。

        上海飞机制造厂钣金制造车间钣金七组组长、“大国工匠”王伟不仅自己手艺卓绝,他还无私地帮带徒弟。钣金四组组长陈胜超便是王伟的优秀徒弟之一。王伟手把手地传技,让陈胜超很快成长了起来,虽然陈胜超如今的职位与王伟已经“平起平坐”,但每每说到师傅,他都满是感激。

        王伟教徒弟很讲方法。

        陈胜超至今都记得,在2013年一场公司级比赛中,他因低级失误无缘前六,为此很郁闷,也怕对他寄予厚望的师傅责骂他。然而王伟以自责的语气宽慰他:“不要难受,以你的入职时间来说,这不算失败,是我没把你教好。”

        王伟任组长的钣金七组,几乎成了钣金制造车间的“黄埔军校”,自2009年组建以来,该组先后出了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1名高级技师……为车间培养输送了5位班组长和2名生产骨干。

        “专”,成就了陈胜超等同门师兄弟,也成就了王伟。

        自从成为中国商飞试飞中心的一员之后,钱进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尤其是ARJ21-700飞机试验试飞阶段,以及C919飞机首飞准备阶段,即使父亲生病住院,孝顺的他也没办法多陪父亲一些时日。

        年过八旬的父亲患上肾衰竭住院后,为不打扰他工作,一直不让家人告诉他自己的病情。直到人事不省,医院几次开出病危通知书之时,母亲才通知他。

        得知父亲病入膏肓,年近六旬的钱进一下子哭了,连忙请假,一路流着泪往老家赶。在病床前见到已经浮肿得有些变形的父亲,他心痛得哭出声来。然而此时,父亲再也无法回答他了,只是嘴唇艰难地颤动了一会,便永远离开了人世。

        是“安”,让钱进舍孝而忠。同样的“安”,也发生在赵鹏身上。

        C919飞机首飞之前,除了蔡俊任机长的首飞机组以外,还有一个实力同样强大的“首飞替补机组”团队,“首飞替补机组”机长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试飞员赵鹏,他曾是ARJ21-700飞机的首飞机组机长。

        赵鹏能成为一个杰出的飞行员,缘于自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曾是原林业部东北航空护林中心嫩江林场的航空观察员。

        由于自己平时工作太忙,无法经常回到黑龙江父母的身边尽孝,他特地将父母接到阎良中国航空城自己工作的地方,以便能够好好陪伴父母。然而,他与父母还是聚少离多。甚至,年过八旬的父亲还得自己上菜市场买菜。

        2016年5月,85岁的父亲在去市场买菜的路上遭遇车祸,脑部受到重创,因急救手术而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那是十分煎熬的日子,工作上不敢分心,下班后在医院守候到深夜。看到头上脸上缠着厚厚绷带,完全感知不到这个世界的温暖的父亲,他的心总如刀绞。

        为了唤醒父亲,他想尽各种办法。父亲年轻时与苏联航空专家共事多年,喜欢俄罗斯歌曲,他便播放《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等歌曲。父亲热爱森林中轻风吹拂的变奏,澄澈流溪的潺潺,无争虫豸的鸣唱,自由小鸟的啁啾,他又寻来班德瑞的《寂静森林》《迷雾森林》等音乐放给父亲听。父亲最幸福的事是含饴弄孙,他录下父亲孙辈的欢歌和稚语,放给父亲听……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然。

        尽管这样揪心,但是为了C919首飞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他依然离开了父亲,率陈明、赵明禹、赵生等10名队友前往西班牙欧洲飞行学院接受培训。

        做出这样的抉择是艰难的。出发前的那天晚上,走出病房的门,赵鹏忍不住涕泗横流,哭出了声……

        1986年留学,在英国生活了23年,李东升的日子过得甜蜜美好。可他一直觉得,只有报效祖国,才是自己快乐的人生追求。“迷”,让他选择了回国。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树只吸引凤凰,迷恋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因为热爱,李东升回国牺牲了很多:舍弃了在空客的事业,放弃了对家庭的呵护和对孩子的教育,一家人天各一方,妻子也因此辞职成了家庭妇女。

        李东升是父母唯一的儿子,原以为回国离父母亲近了,看望父母的机会多一些。谁知由于工作太忙,他回家的次数并不多。甚至母亲的最后时光,他也没守在母亲身边。

        李东升的母亲是在2016年2月10日丙申年正月初三凌晨去世的。

        2016年元旦,他回家看母亲,母亲高兴之余却催促他快点回单位上班,不要耽误正事。春节放假,满怀喜庆的他于2月6日再次回家,才知道母亲已病重,神智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当母亲清醒过来看到他时,很高兴,却又催他:“你还没走?大飞机研制任务这么急,赶紧走!”

        母亲即便弥留,依然想的是他的工作,关心的是祖国大飞机事业……

        虽然回国后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很多人却对刘卫平的行为不理解。甚至,他爱人也曾唉声叹气:“我们在加拿大的房子如果不卖,现在已经涨好几倍了。”

        刘卫平理解妻子,但鱼和熊掌哪可兼得?

        “一人有吃有穿就够了,真正的幸福感来自内心。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的生活就是将自己所学报效祖国。因而我对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怀疑过,也绝不后悔。”

        对刘卫平来说,最辛苦的是2014年。当时中国商飞浦东基地还未建好,专为C919飞机设计并生产的复合材料零部件交付时间又相当紧,他只能到成都飞机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公司借厂房和设备做零件。在近一年时间里,他成了空中飞人,每个月都至少要飞两次哈尔滨、一次成都。同时,还得不时待在上海,因为要和供应商沟通产品细节和制作要求。

        忠孝不能两全,这一最折磨人的命题也出现在了刘卫平的身上。那段时间,他身在武汉的父亲不幸患上胃癌,每天被折磨得呻吟不止。因而,他奔波的地点还有武汉。他每个周五晚上回到武汉,陪伴并照顾病中的父亲两天,周日再回上海。

        流泪流汗的日子虽繁忙零乱,但那颗奉献与拼搏的心却是那样坚定又单纯。在度过了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且夙兴夜寐的11个月后,他和团队保质保量并提前完成了零件交付。

        “迷”,让刘卫平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中国大飞机人就是这样默默地奉献着。中国的大飞机就是在这样不计利益不计报酬甚至无视生死的一群人的共同研制下,不仅于2017年5月5日成功实现C919首飞,而且到目前为止,C919六架试验机正分别在浦东、阎良、东营、南昌等多地并行协同,有序地开展失速、动力、性能、操稳、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中国大飞机,正一步步面朝光辉云翔!

        (作者:陈新,系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