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钟南山院士颁授“共和国勋章”,向张伯礼院士和陈薇院士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花自盛开,清风徐来。当日下午,位于北京市冰窖口胡同的中国工程院,迎接钟南山、张伯礼和陈薇三位院士回到了“院士之家”。
昨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今天英雄归来、共享荣光。“今天隆重召开座谈会,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学习三位院士忠诚、担当和奉献的崇高品格,进一步凝铸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工程科技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在中国工程院“学习钟南山、张伯礼、陈薇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上指出。
奉献国家、服务人民是院士的底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三位院士是共和国的功勋、人民的英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亲历了疫情的整个过程,也见证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华学者的国士风骨,“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追随他们为国为民的脚步,努力奋进。”
院士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最首要的就是要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李晓红指出,三位院士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国士的担当,他们身上最亮的闪光点,就是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做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人民院士”。
开拓创新、科技报国是院士的本色
英雄模范是国家闪亮的精神坐标。在“战疫”中,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从各自专业出发,为抗疫斗争贡献个人的力量和才智,交出了一份让国家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院士也是战士,更是勇士,面对新发疫情,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冲在前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俊华敬佩地说,他们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了有效防治方案,研发疫苗和药物,敢于创新,战之能胜。他们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为我们青年学者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是国家工程科技界最高学术荣誉。“作为院士,我们必须胸怀科学梦想,发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和全力以赴、大爱忘我的奉献精神,在危急时刻以赤子之心为国分忧,为科学救治和科技攻关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李晓红表示。
科技支撑、不惧挑战是院士的亮色
面对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用20个字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我们要注重科技攻关,加强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李晓红表示,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工程院党组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迅速动员和组织院士积极投入到这场非常战役中。以钟南山、张伯礼和陈薇为代表的广大院士主动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但见生死的战斗中。李兰娟院士多次往返武汉,积极建言防控、悉心救治病患;王辰院士提出建立“方舱医院”,及时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意见。黄璐琦、乔杰、董家鸿等院士也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在疫情重地,李德仁、余少华、李元元、马丁等武汉当地的院士率先奋战在防控阵地。在疫情防控后方,张改平、邓秀新、陈建峰、程京、曲久辉、欧阳晓平等各领域院士发挥专业优势投入抗疫工作,绘就一幅“心寄苍生愿国安”的抗疫英雄谱。
在三位院士获得国家荣誉称号的同时,李兰娟、黄璐琦、乔杰、张改平4位院士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工程院应对疫情专项工作组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荣誉是责任,也是鞭策,表彰更是动员令。“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矢志创新、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李晓红说。
(本报北京9月8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