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无锡和延安确立帮扶协作关系的20多年来,两地通过优化组织人才、科技、物资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持续增强深度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经济活力,共同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体制机制创新。
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大目标。我国西部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打赢脱贫攻坚关键战的短板。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早、发展快,经济富裕程度高,有带动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和经济基础。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助于打破地区间的发展界限,增强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实现优势互补、协作共赢。2017年以来,无锡安排苏陕扶贫专项资金749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累计受益贫困人口达23300多人次,全力助推延安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产业共牵手,铸就协作扶贫新路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仅仅是靠物资、项目的“输血”援助,更重要的是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输入技术、品牌等优势要素,实施产业转移战略,推动产业协作扶贫深入开展,努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江阴市聚焦延川县马家坪村,发掘传统资源优势,帮助其发展山泉水、芦花鸡、蘑菇等特色产业,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全方位、可持续的东西部协作扶贫路径。
扶贫先扶智,开创教育合作新格局。“富口袋”首先要“富脑袋”。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教育扶贫可以使贫困人群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基本素质和就业技能,是帮助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根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目前,已建成延安新区江苏中学,开展“手拉手”“爱心妈妈”“红心闪陕”等结对助学活动,通过对口合作,立体帮扶,精准发力,提升了苏陕教育协作效果。
人才互交流,形成长效合作新机制。人才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成功的关键。脱贫攻坚工作最终需要人来落实,能否培养出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技术硬的人才队伍,是检验协作扶贫成败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无锡延安采取双向挂职、多地培训、人才选派等方式,推动干部人才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江阴、宜兴、新吴等地互设结对县干部培训基地,人才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培养出一批有作为的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劳务再协作,提升转移就业新成效。“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劳务协作是脱贫增收最为直接、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利用帮扶方优质的职业培训资源和就业市场,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帮助其实现精准就业,形成“帮扶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村、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无锡延安通过两地市、县(区)联动,组织经常性精准化需求对接,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提供企业岗位,培训贫困群众;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开拓了一条既满足无锡市场需求,又符合陕北人民转移就业的新路。
文化传情谊,谱写无锡延安合作新篇章。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光看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推动脱贫致富,需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健康丰富的文化发展成果,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充分调动他们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无锡和延安围绕“宝塔山”和“太湖水”山水相依做深文化交流大文章,以延安精神激发无锡干部使命担当,强化延安脱贫致富理念,“宝塔魂 太湖情”主题文艺演出充分展示无锡延安合作的深厚情谊,营造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浓厚社会氛围,强化了文化扶贫的内在基因和社会效果。
山高水长情相牵,隔山隔水不隔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无锡和延安携手并肩,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深化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两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结出了打赢脱贫攻坚关键战的胜利之花。
(作者:丁宏,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苏省社科院基地副主任、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