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8日 星期二

    从“单行线”到“双车道”

    ——无锡延安对口帮扶四年“三级跳”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蒋丽英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8日 05版)

        陕西延安香醇甜脆的山地苹果助力当地果农致富奔小康。祁小军摄/光明图片

        陕西延安宝塔山。资料图片

        【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

        清平川上,牛群哞哞;山沟沟里,苹果飘香。

        8月底,太湖之滨的江南无锡还是炎夏酷暑,千里之外的陕北大地已经秋意盎然。

        2017年5月,时任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缪学军初到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安市挂职扶贫,眼前的沟沟坎坎如凝固的波浪,述说着这些山梁坡洼的贫瘠和荒凉。

        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延安两地对口帮扶倏忽四年,缪学军看到的是村村落落从脱贫到致富,再到稳步发展的“三级跳”。

        “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信天游里在唱,“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

    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脱贫模式

        在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描绘了他当年下乡插队的延安市延川县清平川上一个放牛倌的故事。

        时隔30多年,史铁生笔下的清平川马家沟河床内,又见牛群悠然移动,或尽饮清澈的河水,或低头啃食青草,或在牧牛人的吆喝声中蹚过河水,踏上返回的曲径小道……

        村民马树旺就是其中的养(放)牛人之一,亦是马家沟村的养殖大户。“我们村多为坝滩地,玉米秸秆多,冬贮饲料有保障。村前有清澈平坦的清平川河,夏秋两季河床里水草茂盛,很适合养牛。”他说。

        然而,就在2015年,马树旺家因无固定产业,妻子长年患病,儿子无固定收入,被识别为贫困户。2017年年初,在苏陕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过认真走访和调查,探索出“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脱贫管理模式,并在苏陕扶贫专项资金支持下,成立延川县勤丰养牛专业合作社。

        四年前刚加入合作社时,马树旺仅有一头母牛和一头牛犊,现在有11头牛存栏,年收入3万元以上,“牛饲养9至10个月就能生牛犊,一头新品种的牛能卖五六千元哩。合作社还给上了保险,牛要是有个意外,不光不用我负担,还给2000元的养牛劳务费,风险小”。没有了后顾之忧,马树旺觉得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类似的养牛合作社在延川县还有四五个,均得益于苏陕扶贫专项资金。据统计,四年来,无锡市共安排苏陕扶贫专项资金749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受益人员达2.3万多人次。此外,无锡市还额外筹措各级财政帮扶资金1.16亿元,主要用于延安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和改善民生。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安整体脱贫。

        今年69岁的姬世录曾是乡里的贫困户,他深有感触地说:“党和政府是我家困难时期唯一的依靠。被评定为贫困户后,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关怀和政策上的照顾。村上发展苹果产业和养殖产业,家里种了15亩苹果,还开始发展养猪,在苹果地里套种土豆,帮扶单位免费发放土豆种子和化肥。村里又聘请我儿子为保洁员,孙子在延安一家公司从事电梯维护工作,我家就此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9年,姬世录又通过驻村工作队推荐,参加果树修剪专业培训,现在不光修剪自己家的苹果树,还被聘请到其他村修剪,一天管吃管住180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建农资市场、完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8月27日,在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鸿安路鸿运苑门口,经营两年多的“延安苹果”直销店装修简洁明快。眼下,新苹果还没有上市,店里主要销售苹果脆片、苹果果脯、苹果醋等苹果深加工产品。

        店员吴燕正在对柜台进行消毒,在她身后,墙上挂着一套大红色的工作服,工作服的胸前绣有鲤鱼和牡丹,喜庆中带着粗犷的气息,极具陕北特色。“等新苹果上市了,我们都穿这套衣服来吆喝。”吴燕说。

        “延安苹果,宜川产地。”这是宜川县为宜川苹果打出的口号。

        宜川县交里乡南岭行政村的果农张殿英是当地的苹果种植“能人”。1993年,他响应政府号召,与自家兄弟建了55亩果园;后来,张殿英引进短枝富士,示范推广矮化自根砧栽植、肥水一体、机械作业等现代果业技术。依靠苹果,张殿英一家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窑,又在县城买了房。

        2018年11月,作为无锡、延安两地对口帮扶与经济合作成果之一,无锡市新吴区一连开出了四家“延安苹果”直销店,张殿英挑选最优质的苹果送到无锡。这种合作,开启了苏陕扶贫协作新模式。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像张殿英一样的80万宜川果农陷入“卖果难”的困境。

        获悉“延安苹果”的困境,无锡市对口帮扶延安市工作组认真谋划、主动出击、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确定苹果进无锡机关、进无锡企业、进无锡社区和上网店“三进一上”的工作主方向。同时,开通无锡禧宝带货直播平台,组织延安农投集团等苹果农产品销售区域上线带货销售。宜川县联络组帮助辖区内四家门店建立了微店二维码,全力开展网上销售。目前,四家直销店已累计完成销售380余吨。

        “尽管受疫情影响,市场不景气,但依靠无锡‘延安苹果’直销店、电商、微商等销售渠道,我家20多亩苹果的收入仍有40多万元。”张殿英高兴地说。

        一年四季都有“延安苹果”卖,储存是关键。从2018年开始,无锡宜兴市引进南通供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陕西延长县承建果业物流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2亿元,建设了两个万吨级苹果气调库及果品交易农资综合市场。

        果农增收致富,还来自于苹果产业链的延伸。宜川县三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苏陕帮扶项目之一,公司负责人李江介绍说,深加工用果主要以“三级果”和“残次果”为主,将一颗苹果分解,做成果脯、果醋等深加工产品,果农无形中就可以多赚两角钱甚至五角钱。

        为拓宽“延安苹果”的销售渠道,无锡市农博会等会展活动,均把延安作为重点参展单位,分享发展信息,促进产业发展。

        2020年上半年,借鉴“延安苹果”在无锡的销售经验,来自延安各地的黄小米、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农产品直营店、吾仁居食品等平台,加快走入无锡,仅延川一县,新增农产品销售额就达200余万元。

    对口帮扶告别“单行线”

        2002年夏天,年逾花甲的潘祥根带领15名无锡教育精英离开江南水乡,踏上黄土深厚的洛川塬。他们的任务是把洛川师范改制成延安市第一中学,助力学校踏上高起点发展征程。

        没有资源,缺少教师,没有足够生源,无锡和洛川两地教师在潘祥根带领下,投身一番“从头开始”的艰苦创业。他们用多方筹集的1100多万元资金,全面改造学校食堂、供水、供电以及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高标准配齐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延安一中引进无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多层次的讲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2013年,延安一中以无锡支教教师为核心,开设两个“无锡班”。7年来,“无锡班”毕业生的本科升学率均为100%,一本率达90%以上。

        2020年8月26日,无锡市第十七批赴延安一中支教的6位教师出发。洛川县县长张继东充满感激地说:“感谢无锡,把一批批优秀教师送到西部,让咱们的娃在家门口上了好学校。洛川的稳步发展有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锡和延安的对口帮扶工作始于1997年,其中教育领域是“先行军”。至此,无锡已不间断派出240余名优秀教师赴延安支教,援建延安400多个希望工程项目,资助280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投入延安教育对口合作的资金累计达5000多万元。

        突破资金项目帮扶局限,向教育医疗、劳务协作、产业合作等领域拓展,无锡、延安两地对口帮扶工作加快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20年计划实施的18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斯派尔150万平方米集成建筑项目已建成投产,延川壬庚新材料20万吨EPS项目一期工程也已投产;此外,极课大数据与宜川县开展了“扶贫扶智+产业落地”的合作,6所中学已全面推广使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

        为进一步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完善“造血”功能,2020年无锡还开设《防疫期锡延特聘》专栏,目前已组织66位延安贫困劳动力赴江苏,解决76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两市共同组织开展电商、养老护理等培训18期,累计培训2825名贫困群众。

        从“输血”到“造血”,促进了延安经济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也使无锡、延安两地的对口帮扶告别“单行线”、踏上“双车道”。2017年以来,两地共互派53名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其中无锡14人、延安39人;无锡共选派180名支医、支教、支农专业技术人员赴延安对口帮扶,延安市级和结对三县共派出587名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赴无锡交流学习;无锡市江阴、宜兴、新吴等地分别互设结对县干部培训基地,两地干部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已经形成。

        “扶贫协作让远隔千里的无锡和延安,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系,结成了紧密的发展共同体。无锡在延安挂职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本领,而且从延安干部群众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蒋丽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