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别用奇葩校规带偏学校教育导向

    作者:胡印斌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7日 02版)

        【光明时评】

        开学伊始,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一份“22条班规”在网上引发热议。舆情发酵后,洪都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班规确实“过分了”,已责令相关教师进行整改,不符合教育理念的班规要删除。

        细读这些班规,相信很多人会心惊肉跳,“全体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得与老师、家长对抗或顶嘴”“迟到一分钟就算迟到”“班级所有男生不得在操场进行球类运动”“我们欣赏带病坚持上课的孩子”“严禁与外班同学接触、打招呼、聊天、借书、畅谈人生、一起回家”……这些否定句,就像一条条粗粝的绳索,粗暴挤压学生们的生活空间、心理空间,身前身后皆是红线,上下左右均为禁忌,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严不严、爱不爱的问题,而是对学生人身权利的肆意侵犯。

        对此,学校方面说,那些不符合教育理念的班规要删除,细数之下,22条班规基本上没有哪一条符合教育理念。除去上边列举的那些奇葩规定,其他如“不论在家还是公共场所,严禁用网络,不能用微信、QQ聊天,也不能在网上学习”“严禁同班同学在课间聊人生”“鼓励同学互相检举揭发”等,同样散发着愚昧、霸道,甚至是陈腐的气息。这是要把学生完全拒之于信息时代之外吗?聊聊人生不正是青春期的理想和朝气吗?同学相互检举揭发,这是什么教育导向?

        教育当然应该有仁爱、有求真、有砥砺、有尊重。师者与学生之间,并不存在高下尊卑、权力役使的关系,而应该是教学相长,相互爱敬。一味强调顺从,即便老师和家长有不对的地方,也强调“默默忍受”,这算什么教育理念?同学之间,更是从小一起成长的伙伴,也是一个孩子社会化重要的一环,一个班主任得多“固执”才会想着把孩子们隔离成一个一个封闭的孤岛?说到底,这仍是一种权力的规训,目标仍是希望学生成为驯服的工具,而非爱智的本体。

        可见,“最严班规”的背后,折射的是扭曲的教育观念,其核心要义就是强调服从、强调约束、强调权威。这些年来,媒体屡屡爆出各地很多奇葩班规、校规,而奇葩班规、校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根源正在于这种强调控制而非尊重学生的教育诉求并未绝迹。

        师生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吗?未必,即便是如洪都中学这样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学生也未必像老师说的那样难管。一个“管”字,既是问题的症结,也是解扣的关键。是多一些尊重、理解、爱护,还是去管教、恐吓?结果不言自明。学校教育当然需要严明纪律,但这里的“严”,一定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且不得随意剥夺学生权益,不得肆意侵占学生私人空间,更不能以“为你好”的名义把学生捆得死死的。举凡成功的教育案例,均是宽严相济、教学相长的典范。棍棒之下,或许会出来一些亮眼的成绩,但就学生人格养成而言,仍属失败。

        当然,也不排除这是疫情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趋严的原因,但阶段性的应急之举,不该成为常态性的班规、校规,更不能把“减少直接接触”泛化为硬性规定。说到底,仅仅修改“最严班规”还远远不够,根本还是要矫正教育理念,变“约束”为“尊重”,变“严厉”为“爱护”,变“管制型”为“治理型”。只有治理得当,宽严适度,进退合理,才能办好教育的事情。

        (作者:胡印斌,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