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经典何以从未过时、启迪常新

    ——纪念《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一百周年

    作者:李海青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1日 02版)

        【光明论坛】

        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上海出版。正是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其出版10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世界则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宣言》所展现出的超越时空的真理力量,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持续带给人们常读常新的丰富启迪和深厚滋养。

        深刻感悟《宣言》所体现的人民立场与价值情怀。《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从而清楚地规定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深沉的价值情怀。中国共产党是《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宣言》中的人民立场与价值情怀创造性地转化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认真扎实的调查研究与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强调既不能搞命令主义也不能搞尾巴主义,强调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有机统一。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全心全意的引领、付出与牺牲,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与高度支持,党心与民心才能心心相印。党为初心而生、为使命而在,百年的峥嵘岁月充分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依据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变化,牢记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是党战胜一切困难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深刻理解《宣言》所贯穿的唯物史观与基本观点。《宣言》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与永恒的理论魅力,根本在于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而透彻地阐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论述《宣言》的基本思想时,特别强调唯物史观这种指导作用:“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正是因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才能够洞悉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才能够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深刻把握人类社会走向“世界历史”的未来趋向,有力论证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历史必然,科学勾勒共产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蓝图。归根结底,这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的科学性都是依托于作为理论基础的唯物史观的。当然,现在看来,《宣言》对资本主义灭亡进程的具体判断有些乐观,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形势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决定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经典,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唯物史观的典型运用,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经典作家的具体判断,而是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来运用唯物史观。这是对待经典应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根本经验。

        深刻把握《宣言》所带有的未完成性与开放特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不因《宣言》的发表而停滞,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还要进一步时代化、国别化。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就此而言,当陈望道翻译的《宣言》在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出版以后,实际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必须要针对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进行理论的再创造。中国共产党人对此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不能指望经典著作提供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情况的万灵药方,不能事事处处都要在经典著作文本中找依据。《宣言》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将马克思主义结合实践去应用去发展,这才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李海青,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