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治理 在水一方·广州】
在广州北部秀美迤逦的自然山林之间,一条静谧的河流蜿蜒流淌。这就是广州人民的母亲河——流溪河。她发源于从化吕田的桂峰山,如一条清丽的纽带联结滋润着广州大地,其干流全长157公里,流域面积2290平方公里,是广州市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和生态屏障。
流溪河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发源地从化有着“中国温泉之都”“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之美誉。流溪河沿线两侧具有众多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村镇保护区,宋代的梁氏祖墓、黄氏祖墓,明代的五岳殿,近代的吕田革命烈士纪念碑,木棉古村、花东镇历史文化古迹等等,记载着沿岸的历史变迁。陈毅元帅曾五游流溪河而不厌,并赋诗赞曰:“评比岭南风物,景色此间多”。
千百年来,流溪河无私宽厚地养育了千万羊城人,然而随着人口激增和经济社会发展,流溪河一度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直排入河,建筑垃圾屡禁不止,违章建筑绕岸而建,水质遭到严重破坏。
2014年,《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出台,为流溪河流域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2018年以来,广州市河长办共印发8道总河长令,全面推进落实河湖长制有名有实,创新性设立九大流域河长,其中流溪河流域河长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亲自担当,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综合治理。在全面落实河长领治的基础上,流溪河流域还融合开展了巡查保护、智慧治水、碧道建设等工作。
“前些年违规的农家乐很多,现在都拆迁了,草坪也铺上了,生态环境逐渐跟上来了。”广州流溪河白云段巡查保护大队黄继攀说。“广州智慧水务的开发应用,正在逐步实现水环境、水安全、水保障的高效联动、协同治理,同时民间河长、舆情举报等平台更是有效服务了‘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的全民治水新格局。”羊城智慧治水大脑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按照广东省关于建设万里碧道的工作部署,开展流溪河碧道示范段工程,“流溪九湾,一湾一景”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后花园”呼之欲出。
流溪河流域治理与保护工作是新时代广州市开展河湖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的方针,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1套机制”为统领,按照网格化治水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的“2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3个源头”治理(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全面实施“4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和“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广州治水上新台阶。
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1-6月,广州市9个国考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流溪河流域89条一级支流劣Ⅴ类数量由46条减少到20条;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据2019年市统计局调查结果,市民认为建设美丽宜居花城过程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广州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2年获得国家督查激励、省优秀等次;从化区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围国家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广州治水案例正在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如今的广州,天更蓝、水更美、人民更幸福。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