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0日 星期一

    28岁,我在深山“穷旮旯”里当上第一书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0日 07版)

        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许家营村蔬菜大棚迎丰收。光明图片

        贵州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村村民在采收当地特色产品赤松茸。光明图片

        【一线感悟】    

        “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激励他们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海嘎村位于贵州最高峰韭菜坪的半山腰,平均海拔2400多米,1998年才通路通电。2010年3月,我来到海嘎,成了这里的第一书记。那时我28岁,自信地以为我这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能很顺利地帮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过上好日子。然而,初到海嘎村,一件事深深刺痛了我。

        当年大旱,村民们用水困难。大湾镇政府送来了250桶50斤装的白胶桶装水。当我们通知乡亲们来山上村办公室领水时,听到最多的却是“除非把水送到家门口”。原来,很多村民嫌路远难行,不愿前来。

        做第一件事就碰了一鼻子灰。始料未及的我给父亲打电话抱怨,没想到,父亲语气严厉:“如果农村工作那么好干,为什么还要派你们去?”连续好几天,父亲的话不时在我耳畔回响。慢慢地,我想通了:做脱贫致富工作,可不是三两天就行的,更像是烟火熏腊肉,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这11年来,村里不管谁家有大事小事,我都主动搭把手、出份力,或是帮着协调解决困难,或是调解矛盾纠纷。渐渐地,村民们和我亲起来了,工作也好做了很多。

        现在,我们正在推广“千家万户小康菜园”。长期以来,村民的饮食结构都以土豆和腊肉为主,营养跟不上。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让各家各户种上葱姜蒜,同时还指导村民种植食用菌,学会农业技术。

        最开始,村民们不太感兴趣,我们就挨家挨户去动员。村民李大尹去年在我们的支持下种植赤松茸,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不少村民看到了,纷纷动了心。我们立即创造条件,帮他们行动起来。就这样,在我们驻村干部的带动下,乡亲们脑袋里的“除非”渐渐变成了“我要”,在致富路上主动迈开了步子、甩开了膀子。

        总书记对我们扶贫干部非常关心,多次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我们贵州省代表团的讨论,我有幸当面作了汇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激励着我继续奋战在基层一线。如今,年轻的扶贫干部越来越多,大家的干劲越来越足。

        11年,我见证了海嘎村的巨大变化,曾经的“穷旮旯”也拥有了好光景。2019年,海嘎村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最后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35人全部脱贫,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有幸亲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幸福。往后,我会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带着村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讲述人: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杨 波)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吕慎、王建宏、耿建扩、李宏、张国圣、李丹阳、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