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9日 星期日

    艺术设计:探索适合老年人的交互方式

    作者:郑蕾 宋瑞波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9日 11版)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①② 老年人医养服务App界面及智能药盒设计,风格清新、简洁、直观。

        图③ 为老年人睡眠服务所作的智能产品设计,视觉元素清晰,人机交互方式便捷。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银行、超市、水电暖缴费大厅等公共场所,排队等候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即使当下电子支付如此便利,仍然有不少老年人习惯用现金交易;疫情来临,使用健康宝等App来展示健康码,也让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遇到了瓶颈。如何从视觉表达到交互方式的设计上,让老年人享受到飞速发展的科技为生活带来的红利,让他们的“智慧”生活更加轻松、体面和有尊严?这是设计界需要深度思考和介入的环节。

        当前众多的服务已经拓展到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个服务平台,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及软件设计的问题,他们依旧习惯接受线下服务。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认知感知能力逐渐变弱,尤其是感觉、知觉、思维以及记忆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对此,要从服务的系统性、软件应用程序(App)的视觉与交互体验、产品的物理特性等方面提升用户的体验。

        首先,要从系统性高度、全流程角度,围绕政府、社区、企业以及老年用户的利益相关者,全面整合资金、物资、信息等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在界面设计中,强化老年人群的视觉感知,要适当增大字体、简化文字,同时将文字与周围的背景因素做明显区分,并避免出现识别度较差的导航条和小图标。动态视觉元素的运动速率和频闪率也要适当减低。软件界面的图形首先要易懂,其次要简洁,形象属性要特别清晰。要加大界面设计中的容错度,提高元素之间的区别度,加大各元素之间的色差。在触觉方面,要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过于精细的操作,人机交互要简单、直接,并且要加强反馈的形式,将单一的震动转变为震动加声音或加色彩变化、大小变化等。

        拓展单一感官的局限,融合多种感官形式,增强老年人信息接受效果。针对老年人在使用时容易误将页面关闭、修改等问题,要增加有记忆的系统还原功能,强化用户的体验。最后,在产品的物理特性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用户的接受能力,从物理交互、虚拟交互、声音交互、动作交互等多个角度,探索最适合老年人的交互方式,在使用操作上做减法,简化操作流程,乃至实现无操作,使老年人能够实现无障碍使用智能设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社会创新视阈下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策略研究”(19BG113)课题组所做的睡眠服务系统设计,就是基于老年人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重视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从系统化的角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而进行的。老年人睡眠服务系统图、服务App和界面以及触点产品的设计,始终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重视用户体验的原则,实现服务的后台复杂化和前台简洁化。同时,尽量减少操作复杂、用户学习较难的可穿戴产品和智能产品,减少或取消老年用户的操作。在手机App设计方面,提高了色彩的感知度以及色彩与文字的识别度,丰富了老年人相对适应的交互方式并简化了很多操作流程。

        我们通过对患病老年人日常行为旅程的体验研究,发现他们在使用家用仪器设备测量血糖、记录血糖值、计算血糖平均值以及服用治疗药物等流程中的痛点,提出了改善用户体验的服务系统图和服务蓝图,并基于此设计了App及适老药盒。手机服务界面简洁、直观、易操作,有效降低了使用时间和频率。适老药盒的智能设计,也有效提高了老年人定时、定量的服药准确性,并让医生和家属等利益相关者实现了有效监督。

        在针对老年人社交需求而开展的老年人社交服务系统及App设计中,基于老年人对复杂文字识别的体验问题,我们摒弃了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构建方式,强化了图形的识别与交互功能,并进一步简化了老年人使用App进行支付、交友的流程,也实现了语音与文字的无缝识别和转换,方便老年人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

        我国针对老年人的适老设计才刚刚起步,用艺术设计的力量来提升老年人的交互便捷度,使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服务系统和智能产品更加科学,更人性化,是迫在眉睫的话题。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切实去感受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注重从视觉到功能等全方面的系统化设计,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老年人的“智慧”生活。

        (作者:郑蕾,系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宋瑞波,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