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8日 星期六

    开山岛上信仰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8日 01版)

        8月6日是一个让我永远铭记的日子。6年前的8月6日,我第一次登上开山岛,采访并报道王继才;两年前的8月6日,王继才突然离世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学习他的爱国奉献精神;一年前的8月6日,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搬上开山岛并向全国直播;今年的8月6日,惦念让我再次登上开山岛,和灌云县委中心组全体成员一道,再忆老王、叩问初心。

        从生到死,从不平凡的坚守到感召全国人民,在王继才的身上,信仰的力量历久弥新。

    时间的快与慢

        上岛前一天,我和王仕花一同参加中宣部宣教局在连云港举办的学习“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会后,受台风“黑格比”的影响,我们等了一天,才顺利登岛。

        在上岛的船上,我回忆起第一次采访他们的情形。2014年8月6日,登岛的时候晴空万里,上了岛开始刮台风,原本计划2天的采访“硬生生”拉长到5天,却让我觉得格外值得!那次采访,我和王继才、王仕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激励我一直坚持用心报道他们的守岛事迹。

        王仕花听着听着,眼泪便吧嗒吧嗒往下掉,“那时候,你陪老王在营房门口喝酒,他就一个劲儿跟你讲这些年的事。”想了想,她又说“其实我们每天都是一个样,就那么些事”。

        我们乘坐的不再是当年的渔船,崭新的“开山岛号”客船半小时就开到了,王仕花赶在前面上了码头,边走边说,自己如今常要出去给别人讲老王的事迹,但最安心的还是回到岛上,“就想快点回来,好像在外面,时间过得特别慢,回来心里才踏实”。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32个春秋,与海水为邻,和礁石做伴。

        我问王仕花:“你和老王32年守岛,每天过得都是同一天的日子,那么孤独那么苦,时间不是更慢?”

        她笑了笑回答说:“开山岛是国家的,也是我和老王的家,在家就不孤独不苦。从早上升旗到晚上记日记,哪一天不满满当当的!一晃就半辈子过去了!”

        然后,王仕花顿了顿,说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把时间留些给孩子们。

        “为什么别人都说爸爸在坐‘牢’?”年幼时,儿子王志国总是在同学们的嘲笑和推搡中蹲在角落里抽泣。

        守开山岛,当年在别人眼里就是“坐水牢”。然而面对幼子的哭诉,该如何解释。

        “守岛是爸爸的职责。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要言而有信。”看着板着脸的父亲,儿子吓得讷讷不能言。

        “难得见一面,不能这样凶。孩子和我们都不亲了。”王仕花心疼地埋怨。

        “你错了,王仕花。正是见得少,才更要抓住每次扶苗的机会,若是以后‘长歪了’,掰都掰不回来。”王继才摇头说,即使他们现在听不懂,也要说给他们听,让他们记在脑里,刻在心上。

        时至今日,带着父亲的从军梦选择参军的王志国正是在一次次成长和历练中,逐渐读懂了父亲:为了国家强大,总要有人付出;为了多数人的团聚,总要有人离别。“老王应当是欣慰的。”想到儿子,王仕花笃定地说。

    开山岛的变与不变

        环顾开山岛,团团簇簇的喇叭花、郁郁葱葱的苦楝树映入眼帘,6年前和王继才夫妇在一起吃水的雨水窖还在,盖子上积满灰尘,看来已经多年没有用过了。

        从前,最让王继才有成就感的便是这些他一手种下的绿植。他总是期待能够让开山岛披上“绿装”,让后来的人不再满眼寂寥。今天,这个梦想实现了,开山岛已然变了样。

        20米高的风力发电机、成片的太阳能电板……开山岛上多了很多“大家伙”。岛上新修葺了王继才先进事迹展览馆,建起大码头和“海魂”书屋,修建微电网使小岛进入用电无忧的时代,新建了海水淡化项目。不久前,国内首个海岛电力北斗地面基站也在开山岛建成投运,不仅可以为海岛及周边海域提供精准定位、精准授时,提高海岛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巡检人员远在千里之外就能知悉变电站、输电铁塔等电网设施状态,排查设备安全隐患等。

        当年,灌云县人武部先后派出4批10多个民兵值守,第一个人在岛上只待了2天,最长的守了13天。而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接过那只滚烫的守岛接力棒,开山岛多了很多新守护者。王继才去世后不到半个月,就收到各界群众512份守岛申请。如今自2018年9月第一批守岛民兵正式接岗以来,已有28人先后上岛轮班值守。

        守岛故事也激活了红色基因,开山岛来了很多“慕名者”。两年来,全国各地近3万名党员干部登上开山岛、重温入党誓词,近1万名新党员在这里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每一个慕名来开山岛参观学习的人都要看一看孤悬海中的“馒头岛”,四面环水、一面朝天的“活水牢”;问一问王仕花,她与王继才守岛卫国、不畏艰辛的点滴往事;听一听王继才生前朋友、家人讲述他不忘初心、克服万难的感人故事。

        开山岛流淌出的精神和传统没有变。“王继才!”“到!”“王仕花!”“到!”曾经,一个人升旗,一个人敬礼,你叫我应,我喊你答。这样的升旗仪式亦坚持了32年,无疑是最独特的。岛再小,也是国家的一寸领土;国家再大,也没有一寸领土多余!“一定要每天升降国旗。”

        即使病得下不了床,拄着棍子摇摇晃晃,王继才也要爬过那208级台阶,走向山顶的升旗台按时升旗。“开山岛虽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国旗插在这,便证明有人在值守,那些侵略者、违法犯罪分子就上不来!”

        如今,升旗仪式一天也没终止,在王仕花和守岛民兵的守护下,“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已变成“一群人的五星红旗”。

    信仰之花永绽放

        阳光穿过薄薄的海雾,照在鲜艳的国旗上,洒向山顶一座重600公斤、高2.4米的王继才的雕像上,他目视远方,眼神坚定。

        “我要永远守在开山岛,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永远留在了开山岛。

        开山岛位置独特,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分子也对开山岛觊觎已久。面对威胁、恐吓、鞭打、还被一把火烧了哨所值班室……王继才一点也不害怕,只是心痛于多年积攒的文件资料、观察记录瞬间化为了灰烬。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是为了祖国,谁愿意用青春和生命来守护苍凉与寂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果不是王继才32年11693天在这座岛上无怨无悔地默默坚守,哪里得来今天的风平浪静。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王继才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爱祖国、识大体、讲孝道、重信用、守道德、尚奋斗,以32年的坚守,树立起了一座信仰的丰碑。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王继才爱国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王继才式”的优秀个人和集体在江苏乃至全国竞相涌现。王继才一个人,感动了一个国家,感动了一个民族,营造出了一人有难好人帮、好人有难大家帮的良性循环,让全国沐浴着好人之风。这就是初心的力量,也是信仰的力量。

        再次乘坐客船返程,回头遥望开山岛,一片灰黄中,山顶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似火般在燃烧,却再也见不到那个朴实的身影,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正以那个小小的孤岛为起点,不断向外蓬勃迸发着磅礴的正能量,辐射到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