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当前,各国对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发力新基建,争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从国际竞争来看,推进新基建是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跻身科技强国的必要之举。从自身发展来看,短期内新基建正在成为我国稳投资和稳增长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新基建投资,可以作为短期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政策工具,从中长期来看,新基建通过赋能传统产业、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推进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以5G建设为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近期,我国每周平均新开通的基站超过1.5万个,截至6月底,3家基础电信企业在全国已建设开通的5G基站超过40万个。5G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大力推进5G建设,短期内有助于通过稳投资来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中长期则能够通过5G应用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投资,夯实新基建的产业基础。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涉及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融合更多的商业项目,可以带动更多的新兴产业投资,需要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支撑。当前,我国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铁路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已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和极大规模的终端消费市场,为持续实现产业技术突破创造了条件。新技术应用场景中的海量数据和实践经验,将促进算法的更新迭代和技术路线的优化,继而创造新的智能应用场景。通过加大新基建投资,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将“世界工厂”的场景优势和体系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当然,还应该看到,我国在基础研究、芯片等基础技术方面仍存在明显薄弱环节,通过新基建投资释放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创新体系方面的一些短板。
赋能传统制造业,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双向产业赋能,能够加快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背景下,以新基建为支撑的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等,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长期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作业的精细化程度,减少操作人员的空间聚集。当前,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云端经济形态渐成气候,无接触服务、独处消费日益受到青睐,唯有精准、高效捕捉市场需求,企业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通过增加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一方面,能够打造基于更优AI算力的芯—端—云生态系统,适应人们不断追求更好体验、更高性价比、更智能化生活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通过AI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还可以引导未来的消费形态。
精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和区域发展战略,找准新基建的优先投资领域,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区域发展鸿沟,减小区域发展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的优势,增加中西部地区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络中顶级节点的数量,助推后发区域由传统经济发展洼地向新经济发展高地跃迁。要紧密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泛珠三角合作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功能性区域发展平台,找准投资优先领域,谋划区域数据中心、智慧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推广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城市形态转型和经济转型升级。
补齐创新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基础设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新基建是数字时代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打造基于政务云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跨境支付平台等新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落实,将有力地支撑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此,应重视提升科研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加快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鼓励通信设备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组成开源社区,驱动操作系统等加速国产化,形成市场驱动的自主芯片产业生态,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底层技术标准和技术路线竞争提供生态支撑。
打造政企协同推进模式。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以外,积极拓宽社会化、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可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导向作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对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轻资产项目,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降低企业债门槛,为不同项目匹配差异化融资模式。要及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关系,协调新基建投资过程中政府规划与项目商业化运作的关系,在保证地方决策弹性的同时,尽早规划信用体系、审计、质监、医疗等领域“全国一张网”,通过标准协调,为全国数据融合共享做好架构准备,保障新基建网络的集约高效、安全可靠。要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效衔接的产业协调机制,促进行业管理者、新基建供应方和应用方及终端消费者的多方协同,在技术标准推动、商业项目对接、技术联合攻关、创新平台共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新基建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和支撑技术高度复杂,大规模应用高度依赖于产业生态的形成,任何国家和企业都不可能垄断技术标准和技术专利,唯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推动产业落地。在新基建领域,不同国家优势各异。在当前形势下,需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国际合作,培育支持若干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合作项目,比如,加强中日韩大数据应用、物联网、5G等方面的合作;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作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共享共赢。
(作者:刘建丽,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