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568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

    西宁: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作者:中共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4日 06版)

        近年来,西宁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认识“生态似水,发展如舟”,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创新机制、督导考评,在发展理念、产业路径、城市风貌、制度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绿色人文”建设行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牢牢扛在肩头,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文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出《尕布龙》《绿水青山·幸福西宁》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并在全国开展巡演。在全市组建172支“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2.63万名志愿者加入队伍;积极开展“绿色细胞工程”建设工作。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会城市中的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坚持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绿色产业”建设行动,不断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和光伏制造中心已初具规模;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水平的2万吨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全国首条第六代锂电池生产线;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工厂200兆瓦N型电池项目投入生产;3家园区、7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的无缝对接与循环利用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余热发电技术等走在了行业前列并在全国推广。建成新华联国际旅游城(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等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第三极看海洋”“高原观熊猫”等西部地区优势文旅产品;发挥青藏高原“超净区”优势,全市绿色农产品品牌达161个。

        坚持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期待,全面实施“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治理能力”建设行动,着力筑牢绿色屏障。启动实施总面积217平方公里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公益林、南北山三期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任务,南北山森林覆盖率达到79%,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1%,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保持在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建立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体系,落实文明施工“10个100%”;主城区煤改气在北方城市率先清零,黄标车淘汰走在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空气优良率从2015年的77.5%上升到2019年的86%,连续五年在西北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好空气”已成为新时代幸福西宁的“标配”。重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湟水流域(西宁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黑臭水体得到100%消除;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达到100%;由海湖、宁湖、北川湿地公园组成的508.7公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初步形成,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积极探索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完成21.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理念和技术全国领先,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入选住建部十大优秀案例;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位居西北第一;入选全国首批体检评估试点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成为全国唯一省会城市试点。

        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体制机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地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初步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绿色发展制度框架。坚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的绿色发展机制,成立全国唯一一家地方党委专门负责协调推动绿色发展的职能部门——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明确并发挥其“研究所”“召集人”“护绿员”“督战队”职能,建立绿发、发改、财政、工信、规建、城管等多部门有机兼容、激励相容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全国首部绿色发展方面地方性法规《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开展绿色发展符合性评价工作,切实把好绿色决策的“最先一公里”;出台《西宁市南川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方案》,在全国率先构建县区级横向补偿为主的水量、水质一体式生态补偿机制;出台《西宁市森林生态效益分类分档补偿试点方案》,在大通县窎沟流域开展森林生态效益分类分档补偿试点,打通了林地管护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湟水河流域(西宁段)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制定实施《西宁市在若干领域试行生态标签制度工作方案》,促进企业绿色生产,引导公众绿色消费。

        (作者:中共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