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2日 星期日

    内蒙古科右中旗

    “十指”春风“绣”出幸福画卷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本报通讯员 包慧慧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2日 10版)

        刺绣绣出幸福生活 岳额日敦木图摄/光明图片

        刺绣培训成为提升科右中旗农牧民素质的重要抓手。毕力格摄/光明图片

        喜鹊图案的手提包,牡丹花样式的抱枕,昂首奋蹄的蒙古马壁挂,几何花纹的蒙古袍……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绣娘们执针持线,点“布”成金,织成的一幅幅锦绣画卷,展示着新时代农村牧区的幸福生活。

        “这是我们农村妇女的‘新宠’,绣好了,给我们带来不少效益呢!”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村民王金莲正和几个姐妹围坐在一起,大家飞针走线,谈论着生活的新变化。如今,绣娘王金莲每年靠刺绣挣1万余元,摘掉了贫困帽子。她所在的乌逊嘎查,从事刺绣的妇女有60余人,订单累计收入达到50万元。

        一根针、一双手、一群人,指尖技艺转化成了指尖经济。为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科右中旗集中推广刺绣产业,全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32期,共培训绣工1.47万人次,培养出一级绣工1300人、二级绣工5000人、三级绣工8000人。眼下,科右中旗万余名“草原绣娘”凭借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895人。

        走进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仿佛一幅历史卷轴缓缓舒展,典型的蒙古族卷草纹、云纹、盘肠纹服饰、绣品,扇袋、唐卡、经卷、刺绣荷包…珍贵的历史文物带我们感受着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围绕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和总体思路,科右中旗将深具民族特色的蒙古族刺绣打造成为旅游产品的有效载体,建设了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的刺绣文化博物馆,藏品近千件,是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刺绣文化艺术专题性博物馆,将其作为科右中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重要景点来推动,游客可近距离体验民族文化魅力,了解蒙古族刺绣历史与发展。

        蓝天、白云、绿草地,7月的科尔沁草原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在各景区景点,栩栩如生的刺绣框画、几何花纹的绣花桌旗、内敛大气的蒙古袍等绣品尽显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一针一线演绎出了传统手工刺绣的灵动与传神,让前来游览的游客赞叹不已,纷纷购买留念。

        为扩大销售市场,推动蒙古族刺绣“走出去”,科右中旗组建82名大学生工作队伍,与国内37处销售点开展合作,以成本价走入各大景区景点。同时,与各销售网点合作,组织加工半成品,提高产销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在浙江湖州刺绣小镇建设蒙古族刺绣产业基地,推动蒙古族刺绣走进浙江、广东、福建等长江以南经济发达地区市场。

        通过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科右中旗改变了农村牧区依赖土地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足不出户创业增收,加快了农牧民融入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汇聚了绿色低碳的“金山银山”,更激发了脱贫群众逐梦新时代的热情和干劲,为家乡发展凝聚起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力。

        (本报记者 高平 本报通讯员 包慧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