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所在地四川省眉山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眉山市文物局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眉山考古工作站。
这是四川在市州一级设立的首个考古工作站,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眉山市文物局共建共管,主要负责眉山市域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出土文物的修复、保护、研究等工作。专家表示,眉山考古工作站的设立,对于探索“省地合作”考古工作模式,打造以考古为支撑的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示范样板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花落眉山
眉山考古工作站成立同日,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工作推进会在眉山召开。“江口沉银博物馆筹备组”在推进会上正式成立,备受关注的江口沉银博物馆进入了建设倒计时。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转移。行至眉山境内江口河段时,遭明将杨展袭击,大量财物沉于江底。2016年以来,“江口沉银”遗址经过三次水下考古发掘,共出水文物5.2万余件,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蜀王金宝、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西王赏功金币和“蜀世子宝”金印等文物,引起极大轰动,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江口沉银博物馆定位为一级馆,选址在“江口沉银”遗址旁的岷江、府河两江汇流三角洲,规模2.5万平方米、遗址公园面积200亩,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建设周期约36个月。博物馆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四川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以“江口沉银”的发掘和保护为代表,眉山市文物发掘和保护利用成果丰硕,在全国考古界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近年来,眉山不仅高规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眉山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还出台了系列文件,颁布了文物保护地方法规,将文物保护纳入了法治轨道。
自2017年起,眉山市政府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专门预算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全市先后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7个,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目前,眉山拥有馆藏文物3.9万件,不可移动文物1300余处,分别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
四川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花落眉山,对“江口沉银”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保护研究,对眉山市的考古事业发展,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眉山市文广旅局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刘友洪说:“考古工作站的设立给我们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机遇。”
“省地合作”开创考古工作新局面
在眉山考古工作站成立之前,四川已经开始探索“省地合作”的考古工作模式。近年来,在四川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眉山市累计完成了49处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
“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就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开展的,取得了良好效果和成功经验。
专家表示,“省地合作”开展区域考古,有利于进行区域内文物资源的整体规划,便于以层级递进的模式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从而更加高效、快速地取得科研成果。同时,这种合作研究方式也有利于以科研成果促进地方文物保护决策,真正实现成果共享、信息共享,有力推动地方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希望眉山将考古工作站做大、做强,在各地市中带个好头,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旅大发展带个头,作出应有贡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在签约仪式上强调。
王毅要求,四川各市州要强化考古支撑,积极推动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和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工作,建立完善地下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既保护好珍贵的地下文物,又配合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真正实现“文物保护和基本建设”两不误。
刘友洪表示,眉山文物部门将持续强力推进眉山考古发掘工作,迅速制订眉山考古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地下文物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推动考古工作与城市基本建设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