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562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抓准城市文明创建的文化脉络

    作者:海妙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7日 06版)

        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始终将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线。在加快经济建设、打造现代化都市的同时,兰州紧紧围绕主线,营造文明氛围,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市民的文明素养明显提升,兰州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美丽、和谐、幸福、开放的兰州正在向人们走来。

        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启兰州文化建设的新阶段。作为古丝路上的重镇,兰州具有“商道”“军屯”“交通驿站”的历史定位,在文化上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兼容性、开放性。在这里,集聚着陇东之“秦”、陇南之“巴蜀”、地道典型的“河西文化”以及裕固、藏、蒙、回、东乡等不同民族的经典文化印记。深入研究、挖掘、传承新时代兰州文化的精神,已经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亮点。在城市的发展中,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兰州文化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讲好“黄河故事”,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立体丰富的新兰州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文明城市的创建,谱写了兰州与黄河的新故事,从传统的“河”“桥”“塔”“母亲”的点线,拓展到全方位、立体化、色彩斑斓、更加生动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一路走来,陇右名山兴隆山,遥相呼应白塔山、皋兰山,丹霞地貌“天斧沙宫”等自然景观,马拉松主题公园、西部欢乐园等已经成为全体市民和各地游客休闲旅游的经常地;古老的皮筏子、“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白塔寺等人文景观,诉说着兰州悠久的历史,描绘着兰州独特的传统文化;炳灵寺石窟、刘家峡等风景名胜区,马家窑彩陶、河州砖雕、黄河石林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兰州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人口的流动交往,使兰州黄河文化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拓展。

        围绕“一碗面”“一本书”的故事,加强体系化、层次化、精致化,充分释放其城市文化名片的作用,促进兰州文旅事业的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一碗面”是指以兰州牛肉面为代表的饮食文化,鲜活展现了兰州传统文化精神——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客迎八方、坚守本分、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近年来,通过对兰州传统饮食文化研究,创作、研发、设计出蕴含特色主题的文化产品和特色项目,讲述“一碗面”的新故事,“一碗面”已成为兰州饮食文化的代名词。“一本书”是指《读者》杂志,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兰州文化的代名词。其实兰州不仅仅有《读者》,还有《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不仅仅有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还有兰州大学以及其他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河西走廊、羲皇故里、裕固风情、盛世锅庄、乞巧儿女等丰富了兰州的文化生活。反映兰州文化不同主题的文化博览,成为民众和游客直观感受兰州历史变迁的重要途径,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科研人员精耕细作,与人民群众共同书写着新时代兰州的“一本书”。

        (作者:海妙,系甘肃政法大学“一带一路”甘肃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