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黄河之滨赛江南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见习记者 王冰雅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7日 05版)

        【长镜头】

        “兰州好,景物胜当年。昔日无风三尺土,而今万里碧云天,爽气沁心田。兰州好,好景在滨河。万里笼荫遮玉路,长天连水剪鳞波,俩俩踏青歌。”词人邬惕吾吟咏的“滨河”“玉路”,指的正是滨河路黄河风情线。

        黄河之于兰州,宛如一条飘落的飞天锦带,城市在河流两岸延展。依托黄河两岸的风景名胜,2000年起,兰州市动工建设了一条长约40公里的滨河路。

        一位“老兰州”说:“当初开始改造滨河路的时候,叫作‘十里黄河风情线’,没过几年,就改称‘四十里黄河风情线’了。现在,人们都习惯叫它‘百里黄河风情线’了。”

        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为缓解中山桥头交通拥挤,对桥南侧10公里的区域进行了道路修整,成为滨河路最早的雏形。

        经过多年建设,黄河风情线不断延长、扩大,融山水自然、人文胜迹于一体,成为代表兰州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黄河母亲雕塑、中山桥、白塔山、金城关、水车园、音乐喷泉、体育公园等一批景点使风情线日益亮丽多姿。

        2020年,兰州市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为核心概念,构建黄河两岸生态旅游体系,整合兰州市域范围内沿黄区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集游客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塑造“日游金城、夜游黄河”核心品牌。

        兰州古称金城。黄河风情线景观带是兰州市着力打造的四个“夜金城”地标之一。每当夜晚降临,黄河两岸流光溢彩,白塔铁桥遥相辉映。金城关古建筑群的古朴典雅,中山铁桥的百年气韵,在水月的映衬中,让这座古老的不夜城显得灵动又充满活力。

        夏日晚风中,“乐动金城 声醉兰州”音乐展演正在黄河之滨上演。展演自6月6日启幕以来,计划持续120天、演出千余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谣乐队、音乐人、市民团体等,将为兰州市民带来流行、民谣、摇滚、民乐、西洋乐、曲艺、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艺术盛宴。

        “我每天来黄河边走一万步。”在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路的健身步道上,市民王先生拿出手机拍摄天空,他说:“这几年兰州的天越来越蓝了,随手一拍就是美图。”

        天更蓝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是近年来兰州市民的共识。黄河水生态持续改善,近20年黄河兰州段水质连续100%达标。南北两山绿化面积已达60万亩,成为全国八个“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之一。兰州市突破性地摘掉多年来“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的“黑帽子”,打造了国内外瞩目的“兰州蓝”,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7月的马拉松主题公园内,马鞭草随风摇曳,游人在紫色花海中流连忘返。马拉松主题公园马鞭草花海,与市民公园牡丹园、绿色公园月季园、廉政文化公园石竹园等特色景观,让“金城”摇身变“花城”。

        在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核心段,数量众多的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沙滩足球场、乒乓球台随处可见,方便市民健身的沿河运动休闲带已初步形成。“做好黄河文章”“打造精致兰州”的理念中处处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强调:“要充分利用黄河穿城而过的特殊优势和第二水源地的富余水资源,把河洪道综合治理与城市生态水系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城市生态水系,努力让‘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变为现实,打造名副其实的‘黄河之都’。”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见习记者 王冰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