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故事】
雨后初晴,记者走进甘孜县吉绒隆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一幢幢公寓式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搬迁户迷峰的小院干净整洁,大门两侧张贴着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安家感恩共产党”,下联“幸福不忘习主席”,横批“党恩大于天”,对联的作者正是迷峰本人。
今年62岁的迷峰是河南南阳人,1982年到甘孜县打工,在这里结识了妻子,日子原本过得和和美美。谁料到,1998年在西藏江达县经营小卖部的迷峰突然中风,给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笼上了一层阴影。
“家里突然出现变故,还好有党和政府的帮助”,迷峰说,“因为自己看病,加之两个儿子读书,家里入不敷出,更是居无定所。通过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家四口于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分到这套‘别墅’。住红瓦房,走水泥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如今我们也享受起城里人的生活了”。
说起党的惠民政策,迷峰感触颇深。他扳起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国家投入23万元,他家只出了不到1万元,每月有1500多元务工收入、1000多元的低保金和养老金,还有村里2000多元集体经济分红。现在,迷峰全家年收入达到3万元,人均收入7000多元,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像迷峰一样,甘孜县有195户贫困户、811名贫困人口都住进了吉绒隆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点采取“入股分红+旅游服务”方式,鼓励集体牧场出栏,集体牧场年底可实现利润分红2000元以上;同时提供每户5000元产业周转金,用于康北果蔬批发市场入股或购买牦牛、农机具等发展生产,实现稳定增收。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不能忘记党恩啊!”指着家里的对联,迷峰开心地说。
(本报记者 方莉、闫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