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维护自身的团结与强大

    欧盟峰会就“恢复基金”达成一致

    作者:本报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2日 12版)

        图为欧盟委员会前飘扬的欧盟会旗。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摄/光明图片

        【特别关注】  

        7月21日凌晨,经过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焚膏继晷地谈判,欧盟终于就1.074万亿欧元的2021年至2027年预算规模达成一致,同时各方一致同意将7500亿欧元“恢复基金”中给予南欧成员国的无偿补贴份额从5000亿欧元降到3900亿欧元。

        这场于7月1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的欧洲理事会特别峰会,是自今年2月以来欧盟27个成员的首脑们首次面对面的“实体”峰会,各界对此次峰会取得具体成果抱有极高期待。然而,原定一至两天的峰会因分歧过大而延长到第五天,成为继2000年法国尼斯峰会以来时间最长的峰会。现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结束了,盘活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残棋”。

    “生死存亡”之际的面对面峰会

        如果说2021年至2027年财政预算涉及的是欧盟未来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以及欧盟未来国际地位的话,那么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则是关系到欧盟当下“生死存亡”的紧迫问题。

        根据原定计划,欧盟将从7500亿欧元“恢复基金”中拿出5000亿欧元,补贴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南欧成员,且无须偿还,另2500亿欧元以贷款方式发放。各方的主要矛盾和冲突集中在5000亿欧元的分配上。欧洲媒体惊叹,7500亿欧元“恢复基金”与2021年至2027年财政预算交织在一起,这是欧盟成员国第一次面对如此巨额的预算;恰当的补贴和支持将对成员国的经济复苏产生积极作用,但如果钱没用到该用的地方,定惹众怒,也将对欧盟的公信力和内部团结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发展差异,欧盟的北部成员国相对比较富裕,对欧盟的资金贡献大;尤其是经历了“欧债危机”为希腊等南欧成员大输血之后,欧盟成员在诸多领域均出现了南北裂痕和东西分歧。在此次的谈判中,这种博弈再度上演。“恢复基金”方案获得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南欧成员的支持,但也遭到荷兰、奥地利、丹麦和瑞典组成的“节俭四国”以及芬兰的坚决反对,他们表示不愿再为别人当“取款机”,坚决反对欧盟给南欧成员“过多的无偿补贴”。“节俭四国”认为,欧盟不应通过增加共同预算的方式筹集资金,给予南欧“重灾”成员的补贴不能超过3750亿欧元,而且要求欧盟给予的任何补贴和贷款都必须附带严苛的监管条件,如保证受援成员进行经济、金融和银行业改革,在政治上维护“西方社会价值和共同利益”等。而法国则表示,补贴份额不能低于4000亿欧元,否则将不能满足经济复苏和提振民心的需求。

        从2月至今,欧洲理事会已经举行了几次视频峰会。随着疫情的蔓延,欧盟推出的“恢复基金”与2021年至2027年财政预算搅到一起,相互牵制。在“恢复基金”的资金总额、补贴和贷款比例、偿还日期和方式、建立监控管理机制、用于健康卫生和环保领域的资金比例等关键问题上,各方互不相让,以线上会议的屏幕“遮掩内心”为由,称“只有面对面才能谈出成果”。

        此次峰会实现了面对面,但为遵守防疫要求,首脑们在许多场合戴口罩,被媒体戏称为“一群蒙面人决定数亿人的前途”。各国领导人见面用碰肘或其他方式替代贴面礼,欧洲理事会所在地欧洲大厦的会场也保持1.5米的“社交安全距离”,除领导人的秘书外其他人不能进入会场。巧的是,7月18日是德国总理默克尔66岁和葡萄牙总理科斯塔59岁的生日,这给“严肃的”峰会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各国领导人纷纷送上礼物表示祝贺。然而,喜庆的气氛很快就被唇枪舌剑的争吵和敲桌声所湮没。

    盘活“残棋”是最好的结局

        随着国际大格局的演变,以及“老大盟友”美国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对欧盟施加关税压力,“建设一个强大、独立、创新的欧洲”成为欧盟各方的共识,而目前的谈判是实现欧盟远大理想的第一步。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欧洲一体化的倡导者和坚定支持者,在诸多场合鼓吹欧盟“团结”。德国总理默克尔面临任期的最后一年,适逢德国出任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默克尔欲为“欧盟下一代”的福祉及其个人政治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马默配”成为推动本次特别峰会达成一致的主动力。

        荷兰首相吕特是“节俭四国”的代表。甫抵会场,他便表示,此次来布鲁塞尔,没像过去那样带一本《肖邦传》消遣,“这次就是要正经谈事”。据悉,由于会议日程安排紧张,有时候各国领导人不得不在会议室午餐——每人一份冷盘。不同利益方均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说服对手,纷纷利用峰会间隙游说。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自然是最忙碌的人,他在欧洲大厦的办公室外有一处面积不大的露天阳台,成了他的“第二会场”。一方面,他要靠“法德轴心”压阵,推动谈判尽快结束;另一方面,他还要做“节俭四国”的工作,同时还要安抚由匈牙利、捷克、波兰和斯洛伐克组成的维谢格拉德集团的“不稳定因素”。

        眼花缭乱的外交场面背后,是此次欧盟峰会一再加时的事实——特别峰会从17日开到19日,再延续到21日凌晨。随着会议的拖延,各国领导人的神情都变得越来越凝重、疲倦。马克龙甚至在晚宴上用拳头敲击餐桌,表示“现在不付出,未来将付出更多”,他呼吁“节俭四国”做出最大的让步。有成员表示,欧洲已经出现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城市和地区再次被“封”。如果现在不能实现经济复苏,后果不堪设想。

        各方经过妥协和反复讨价还价,终于在21日凌晨达成一致,同意将给南欧成员的补贴从5000亿欧元降到3900亿欧元,同时增加诸如“法治国家建设”等附加监督条款。协议通过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认为,“这是欧盟值得记住的历史时刻”。马克龙则表示,最终结果还存在不足,但终于取得了进展。默克尔对峰会成果表示满意,认为各方的折中是最好的结局。

        欧盟是由27个成员国组成,内部的南北矛盾、东西分歧时常发生。近年来,欧盟频频遭遇困难,如欧债危机、英国“脱欧”、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整体经济复苏乏力。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导致欧盟内部分裂和不团结趋势加剧。此间舆论界认为,本次峰会上,北欧成员与南欧成员就无偿补贴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西欧成员与中东欧成员的领导人在社会体制、法制建设领域相互攻讦,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不过,在涉及欧盟前途和未来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欧盟各成员最终达成协议,昭示各方都深知团结、妥协的重要性,都愿意维护一个团结、强大的欧盟。

        (本报布鲁塞尔7月21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