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

    孩子的压岁钱,应由谁做主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1日 04版)

        【问答民法典·以案说法】   

        ●关键词

        压岁钱赠与行为

        监护人

        ●现状

        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常有几千元乃至数万元不等。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其有权将压岁钱“收缴”。还有的家长置孩子的合法权益于不顾,不仅侵占孩子的压岁钱,甚至采取严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由此引发矛盾纠纷。

        ●案例

        晓阳今年10岁。2019年5月,其父母因长期吵架不合,经法院判决离婚,晓阳随父亲赵某生活。多年来,晓阳母亲将晓阳的压岁钱都存入了晓阳的账户中,累计有5万余元。2020年3月份,由于赵某对晓阳疏于照顾且经常醉酒后殴打晓阳,晓阳搬至母亲刘某处生活。刘某后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权,法院判决由刘某抚养晓阳。

        不久前,赵某未经晓阳同意,将晓阳的压岁钱及利息取出供自己生活开销。刘某认为赵某私自提取晓阳压岁钱且拒不返还的行为侵犯了晓阳的合法权益,于是以晓阳的名义诉至法院,请求返还存款本金及利息。

        ●法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第27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第35条规定)

        ●专家说法

        虞浔(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

    孩子的压岁钱,家长不能随意处分

        从法律角度来看,压岁钱就是亲朋长辈对孩子的一种财产性赠与。根据民法典中关于赠与的相关规定,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之后,赠与财产的所有权即归受赠人所有。基于此,在孩子或者父母接受压岁钱之后,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无论存于谁的名下,究其本质仍属于孩子受赠的个人财产,应属孩子所有,不能视为家长的财产。

        民法典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鉴于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于情于理都可以替孩子保管压岁钱。不过,其享有的权利仅仅是代为管理,并不能擅自使用、随意处置孩子的压岁钱。

        监护制度是一项基本民事制度,民法典确立了“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体系。具体而言,孩子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父母虽然作为监护人代理其进行民事活动,但这种代理并非是取代未成年人的独立法律地位,实体的权利、义务仍由未成年人享有或承担,因此类似于受赠压岁钱之类纯获利益的行为,其产生的利益依法归孩子所有。

        同时,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尽管生活实践中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压岁钱进行处分,但前提必须是为维护孩子的利益,如为其购置生活、学习用品,支付课外辅导等费用。如果家长将孩子的压岁钱用于满足个人私欲乃至于挥霍,实际上就是使孩子的财产遭受了损失,既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也违背了立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宗旨。遵循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家长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高低以及家庭消费观念等因素,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充分尊重其真实意愿,引导他们合理管理和使用压岁钱。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维护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如果监护人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个人或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本报记者靳昊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