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9日 星期日

    以高端创新人才引领转型发展

    作者:范富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9日 07版)

        【强国密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队伍人才辈出,他们以对科学技术孜孜不倦的探索,为国家描绘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精带公司的“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

        太钢秉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理念,大力推进新产品的研发研制,逐步形成了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为主的高效节能不锈钢产品集群,为太钢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17年,“笔尖钢”的问世,一举打破了日本产品对全球长达30多年的垄断。

        ——2018年,宽度640毫米、厚度0.02毫米的极限规格软态不锈钢箔材实现批量生产,由此太钢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批量生产宽幅“手撕钢”的企业。

        ——2019年,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获冶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唯一的特等奖,并成功开发出新一代5G高端电子用系列精密带材柔性屏钢和低磁高强度超平材料,继续引领世界不锈钢超薄带钢的发展方向。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太钢的实践正是这样。目前,随着高端创新人才团队的日益成熟,太钢已经拥有以不锈钢为核心的系列专有技术、授权专利2757件,其中发明专利772件;主持制定了我国不锈钢行业70%的国家标准,太钢产品通过了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拥有向全球市场供货的通行证。太钢18种特殊钢产品是国内首创,26种市场占有率第一,40多种成功替代进口产品,高端产品创效占企业效益85%以上,不锈钢出口量全球第一。

    让高端创新人才拥有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第一炉不锈钢到领航全球不锈钢,从“笔尖钢”到“手撕钢”,从李双良、王一德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团队……新时代的太钢正在蹚出一条高端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引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道路。

        太钢的实践启示我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实现制造业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加强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突出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要加快建立健全高端创新人才团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是国家的稀缺资源。拥有创新人才,就意味着在大国角力中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为此,必须深化科技、人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社会确立、倡导和弘扬“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必须拆除各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全面、精准、有效地破除制约高端创新团队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发挥市场的探索试错功能,更好保护、激发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构建起以高端创新人才团队为主体、“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共同体。

    破除“官本位”对人才成长的干扰

        突出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更好地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循因溯源,在于我国人才事业的兴旺发展,在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力推进。

        目前,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人才总量大幅攀升,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已达45.9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6%;人才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才贡献率达31.9%,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创新团队。要破除“官本位”对人才成长的干扰,打通科技人才、能工巧匠的职业成长通道,让科技人员自主选题组队、按贡献采取上不封顶的收益分配,“让工匠精神可度量”。

        突出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责任、使命和情怀。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还是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说得好,“中国制造要强起来,必须要靠自己努力,不能总是让别人卡着我们的脖子。”“创新就是要干别人干不了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作者:范富,系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