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到达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林立的高楼是最初的印象,而就在这“钢筋水泥”群里“冒出”的一片绿色让记者的眼前豁然开朗。来到燕罗湿地公园,踏着木栈道,听着鸟声蛙鸣,看着茅洲河边芦苇迎风摇晃,人们划着小艇,这里有如一个让城市尽情呼吸的“城市绿肺”,让身居楼群里的人们又重新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过去“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如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茅洲河的改变只是深圳城市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千百年来,城市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今天,人与城的故事究竟该如何书写?如何在发展的同时留下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走向吃得更健康安全、住得更舒适宜居的小康生活?珠三角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制度革新,综合施策
茅洲河的过去是啥样?在公园旁的纪念馆里,记者注意到几个玻璃大球,里面充斥着泡沫塑料、易拉罐、黑色的废渣。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几年前茅洲河河面上漂浮的东西。
“2016年之前,这里都是臭水、污水,平时都不敢走河边,因为周边工厂多,污水处理跟不上。”提起过去的茅洲河,已经73岁高龄、家住河边的深圳塘下涌社区居民黄耀棠对记者说。
数据更能说明一切。据统计,在综合整治前,宝安区共有66条河流,有65条为劣五类水体,其中61条为黑臭水体。流域环境是整体工程,而严重污染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藩篱,多部门都可管都不想管,局部工程解决不了整体问题,成为治污的关键性“掣肘”。
为打破这一僵局,宝安区建立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机制,将全区66条河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设立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及茅洲河区级河长,区长担任副总河长及排涝河河长,全区326名领导干部分别担任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各级河长全面深入治水工程一线,共巡河5万余次,现场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施工进场、交通疏导、施工占道、流程审批等问题9000余个。同时,将全区12座水库及374个小微水体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设立区级湖长10名,街道湖长110名,社区湖长128名。并建立了由三级决策体系、四大片区、五个专责工作组、十个街道协调保障组组成的“三+四+五+十”工作机制,破解“九龙治水”的难题。
“我们深知水污染‘表现在河里,问题在岸上,根源在人’,要巩固好治理成效,就要抓好污水不入河,就要改变大家的排水习惯。东风新村一家餐饮商户,了解到需要安装隔油池,就主动买了一个,但是规格偏小,无法满足环保要求。街道知道后主动联系商户,进行深入细致宣传讲解。商户在街道、社区帮助下,重新购置了符合规格的隔油池,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街道还帮助这家商户把之前购买的隔油池转卖给可以用的商户,使这家商户减小了损失。这家商户还动员周边餐饮商户安装隔油池,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东风新村有望成为街道第一个排水达标示范小区。”谈起作为河长的工作细节,松岗街道党工委书记、松岗街道总河长阮开江说。
水污染治理工程点多、面广、线长,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以茅洲河治理为先导,深圳宝安还在全国率先推行了“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专业公司”的EPC工程实施方式,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还创新采取“1+1+4”(甲方+总承包单位+管家、监理、造价咨询、检测监测单位)管理模式,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控投资、建设规模,确保每个EPC治水工程科学组织、高效实施。
“记得2016年以来河道就开始整治了,当时在我们村也进行了大工程,很多工程队的人到我们村里来,给村里每幢民房都安上了雨水、污水管道。后来这里建了公园,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散步,空气清新了,生活也觉得更加愉悦。”黄耀棠说。
科技支持,创新引领
“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天更蓝、水更绿、住得更舒适、吃得更放心,是不少人心目中小康生活的一部分。但近年来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垃圾围城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和居民健康的挑战。记者采访珠三角一些企业时注意到,它们正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技方案。
在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展陈室,一台“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们呼吸的空气中PM2.5究竟从哪里来?靠这台质谱仪,一个小时就能解决过去3个月到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决策的效率。”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检测车只要带着这台质谱仪,以20迈的速度向前行驶,就能探测出行驶路线周边的污染情况,精准探测到污染源,“甚至连工厂的哪一个工段产生的污染都能探测清楚,既服务于政府监管,也服务于企业改进生产流程,现在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采用这一设备了”。
“质谱仪看似高大上,实则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粘惠青告诉记者,禾信质谱在大气环境、生物医药、食品安全领域为更安全、健康的生活提供了方案。
“例如对于生物医药领域,正如我们生病了要去医院做化验,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一样,通过质谱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可以知道究竟是哪种微生物造成的感染,对于指导医生对重症患者治疗会提供更有效的借鉴,甚至可以在癌症的极早期来辅助预警。此外,食品安全也是人们常常关注的话题,比如蔬菜、瓜果里是否有残留农药?传统检测方式是耗材式,成本较高,而质谱仪通过识别分子量的差异可以精准找到残留的是哪一种农药,90分钟可以分离500种有机物,对几十种农药残留做准确、快速的判断。”粘惠青说道。
“我是一名环保领域的创业者,企业现在专注于做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相关业务。”深圳市盘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树介绍,垃圾不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产生垃圾渗滤液,这种渗滤液如果处理不当,会随着流域造成污染,对周边流域环境治理就会有很大影响。“目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物的方法来降解处理,但一部分无法用这种方法降解,所以就有了另一种方法——膜过滤,让其中的水出去,污染物留下来。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回灌或蒸发的方法,而我们的技术是让渗滤液彻底降解到能够达标排放,可以说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最难解决的一环。现在深圳三分之二的填埋厂都运用了我们的技术。”
赵建树在创业前可以说是一名标准“理工男”,怀着“学有所用”的梦想,2014年他的企业入驻深圳前海。是什么让他把环保的理想寄托给深圳?“深圳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城市,而且前海越来越成为深圳创新创业的名片和中心。对于一个公司来讲,平台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们能够拥有和地方政府、同行业更多企业进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而且深圳作为大湾区城市可以会聚更多有理想的青年人才,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赵建树答道。
“希望我们的技术服务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让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加安居乐业。我想,第一大家都健康,第二大家都快乐,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小康社会。”赵建树说。
(本报记者 周世祥 吴春燕 王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