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
开栏的话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作出“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全局。本报今起推出《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专栏,倾听民情民意,挖掘鲜活事例,聚焦各地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成效,反映干部群众积极作为、勇破难题、化危为机的有益探索。
近日,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互联网电子产业园投产,预计每分钟可自动生产60台智能手机。
产业园占地约20万平方米,是小米在京开发建设的第二个科技园区,承担着仓储物流、云计算中心、生产研发、实验等功能。走进产业园,疫情管控严格,车辆、人员有序进出。厂房内,小米5G手机生产线正在运转,新产品接连不断流下生产线,这是小米首批进驻的业务。
“产业园能够顺利投产,多亏经开区在项目开建中的全流程帮扶。”小米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
记者在经开区实地走访发现,落地见成效的项目不只小米一家。随着北京抗疫战局日趋明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作为疫情低风险区,经开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全流程帮扶”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当获悉小米公司有意到经开区投资兴业时,经开区第一时间指派骨干力量担任“项目服务管家”,每周以电话、微信或座谈的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协调多部门为企业提供服务。据悉,今年上半年,经开区以“全流程服务”促进41个重点项目落地,其中已开工项目12个,已竣工项目3个,已投产项目5个。
“每一个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建成投产,都将支撑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升级。”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6月底,经开区23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完成研发新技术、新产品34项,集中在光刻机零部件、新型显示、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原创新药、机器人等高端产业,含金量极高。
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正成为北京经开区疫情下稳增长的优势。数据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前5个月,经开区内172家大中型重点企业,共完成研发投入81.9亿元,同比增长71.59%。
在经开区,在北京,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位于石景山区的“天马时空”是一家文化企业。公司充分发挥网络云端灵活自由的优势,疫情期间保持了强劲的增速势头。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获得突破,并不断深化海外业务布局,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为缓解疫情对文化企业的冲击,石景山区充分发挥市区各项政策支持优势,用足贷款贴息政策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目前已取得实效。今年1月至4月,石景山区文化产业收入同比增长8.1%,实现逆势增长。石景山区文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石景山提前启动多项鼓励政策实施办法,尽快释放政策红利,提振企业信心,增强发展后劲。
北京始终坚持在防疫抗疫的同时,坚持复工复产,聚焦企业痛点、社会难点、发展源点,在“统筹”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企业感受度高的改革举措,仅聚焦重点领域就出台政策文件101个,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3.0版,提出12个方面的204项改革任务,改革内容之丰富、力度之大、整体性之强,在全国并不多见。
对于年轻人来说,位于朝阳区的“美团点评”,是当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涵盖餐饮、外卖、酒店、旅游、出行等200多个品类。疫情防控中,美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餐饮住宿等行业更好地复工达产、渡过难关,推动新业态不断迭代更新。
作为国内K-12在线教育领域的首家“独角兽”,北京猿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创新,疫情期间超过4000万学生实时在线听课。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推动了线上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公司将加强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教育模式。
新技术正在加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面对疫情冲击,北京的企业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新业态新模式实现逆势上扬、蓬勃发展。北京市发改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前5个月,北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1408.9亿元,同比增长19.1%;京城非遗老字号购物节各类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3亿元;线上教育、互联网医院快速发展,线上教育类企业收入同比增长29%。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近日,在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里,新设立的涉外综合服务窗口,受到了外籍人士、留学生等国际人才的点赞。在这里,只需要一次性把材料交给服务专员,便可完成“一窗”办理。朝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社保、商务等19个政府职能部门的120项涉外业务事项,全部下沉到这个平台,涵盖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人才评审认定、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等,都可以“一窗”办理。
作为首都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朝阳区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云集。通过凤凰计划、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政策,朝阳区大力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到朝阳工作、创业和生活。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