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青海:“党建+基建”为工程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邹建华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7日 04版)

        夏日,青海共和塔拉滩,午后“例行”的沙尘天将这里瞬间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世界里。在330千伏塔拉~玛尔挡I线“π接”工程施工现场,一面面党旗迎风飘扬,来自青海送变电的建设者们正头顶烈日、克服风沙带来的影响,全力以赴为330千伏塔挡I线“π接”工程最后的收尾工作进行冲刺。

        330千伏塔挡I线“π接”施工是“青豫”特高压±800千伏青南换流站的“电源接入工程”。该工程通过“π接”的施工方式将原有的塔挡I线改线后形成新的750千伏塔青II线和330千伏青挡线,最终将电送往“青豫”特高压的心脏——±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再通过换流后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送往中原地区。

        由于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此次“π接”施工只有12天的停电施工窗口期,施工涉及组塔、拆塔、改线等多项作业内容,面临交叉施工多、安全风险高等诸多困难。

        为啃下“π接”施工这块硬骨头,确保工程安全、如期完成,负责“π接”施工任务的青海送变电坚持党建引领工程建设,把支部建设在项目上,成立了由党员、项目经理曾生伟带头的攻坚小组,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110名施工人员克服工程现场环境恶劣、风沙大等困难,在12天有效的施工时间里展开组塔、拆塔、跨越架搭设、导地线展放和附件安装工作,保证了整个“π接”工作的顺利完成。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紧张的12天停电施工时间里,项目部将“π接”工程各项施工进行明确分工,在现场设立党员示范岗,每一项分部工程均由党员带头进行施工。“在这急、难、险、重施工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做出榜样。”曾生伟说。

        在B2耐张塔引流线制作现场,一名皮肤黝黑的师傅正通过对讲机向高空人员喊话:“引流线的弧垂不美观,你们重新校正一下,引流板的螺栓一定要紧固到位……”这是在“π接”施工现场党员模范引领的一个缩影。

        30岁不到的马健已经是一名有着7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身穿共产党员服务队红马甲的他,由于常年身处野外和风吹日晒,看起来和实际年龄有些许不符。

        在“π接”工程施工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他处处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每一名施工人员,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达到质量要求标准。

        “330千伏塔挡I线‘π接’工程是‘青豫’特高压的配套工程,能参与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荣幸,我们更应该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工程建设好,确保‘π接’工程顺利接入±800千伏青南换流站。”马健信心十足地说。

        6月25日,在12天停电窗口期的最后一天,随着施工人员将最后一基铁塔保护帽的制作完成和基础基面的整理完成,此次“π接”工程施工任务圆满完成。

        在为期12天的紧张停电施工中,面对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内容繁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等困难,施工项目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基建”的模式为此次“π接”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全体党员和施工人员克服环境和天气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加强现场安全管控、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此次330千伏塔拉~玛尔挡I线“π接”工程全部施工任务。

        据悉,“青豫”特高压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河南输送清洁电力400亿千瓦时,将有力推动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提高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整体外送消纳水平。

        (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邹建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