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英语:练真题 优化考试策略

    作者:刘桂章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9日 08版)

        【冲刺,高考生】     

        高考冲刺最后阶段,我的建议是:再练高考真题,夯实必备知识,优化考试策略。

    练几套高考真题,研究试题规律

        依据“高考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试难度相对稳定”的命题指导原则,考生在完成本地区高质量模拟题的基础上再做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这样考生能够更加深入体验高考命题思路、知识考察点、能力考察点,从而思考答题策略,规划各题型的答题时间、答题顺序,增强考试信心。

        研究高考真题也需要科学规划。考生在考前一周每天学习英语50~60分钟,每天30~40分钟练习2017年至2019年高考真题,两天一套真题。可以在单日练习阅读理解五篇加语法填空,双日完成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其余时间安排复习必备知识。

    查漏补缺,夯实必备知识

        在高考冲刺期,学生可针对模拟考试所暴露的问题,对必备知识点“补缺”:

        首先,复习重点语法知识。在全国高考试卷中谓语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和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对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影响很大。

        其次,重温完形填空高频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类词,也可以通过阅读、朗读高考完形填空文章的形式在语境中重温高频词。

        再次,复习书面表达常用词汇,背诵范文。学生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的词汇:中国文化、体育、美育、劳动、时事。同时,整理书面表达常用句,在考试中依据语境灵活运用。

    优化学习策略 形成答题思路

        建议学生每天复习时进行计时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半套或一套试卷,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同学帮助、网络查找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策略,形成一套个性化答题方法。学生可以参考以下解题策略。

        (一)阅读理解题

        1.根据个人认知特点决定五篇阅读文章的答题循序。学生可以按照A、B、C、D、E的顺序答题,也可以在考试初,思维最清晰时先做E篇(七选五),然后依次做其他四篇文章。

        2.依据个人英语水平,完成“适量”的阅读试题。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首先要保证完成较容易的A、B、E篇,并且保证准确率。对于挑战性较大的阅读C、D篇依据说明文或议论文特点,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二)完形填空题

        1.完形填空要保证15~20分钟的充足答题时间。建议阅读文章三遍: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初选答案;逐句阅读,瞻前顾后,决定答案;三读文章,检查核对,追求完美。

        2.情感形容词、副词和动词往往是难点。学生在依据词汇、搭配、逻辑和文化背景等线索选择的同时,要注意运用移情,换位思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三)语法填空题

        1.首先要快速浏览文章,分析所缺词句子的结构,找出所缺成分,根据句子意义,写出答案。

        2.语法填空有两类题,各有特点。有提示词的试题主要考察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词形转换)、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和词形转换)。而无提示词试题,则考察连词、介词、冠词、特殊句式等。

        (四)短文改错题

        1.判断对错不但要从本行、本句考虑,还要顾及全文。

        2.十个题中以错词为主,多词少词仅两三个,没错的一般仅一个,并且不会出现重复考查某个语法点的现象。

        (五)书面表达

        1.认真审题,列出提纲。将三个要点准确表达出来,确保要点齐全,紧扣主题。

        2.逻辑连贯,条理清晰。对于重要的1~2个要点,如理由、原因等建议单独成段,先写主题句,然后添加2~3个分论点或细节支持要点。

        3.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章内容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高度和思想品质。学生要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思考“本文考察何种素养”。要以阳光、乐观心态介绍生活中的体、美、劳活动,积极宣传中国文化,向外国友人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刘桂章,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英语特级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