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6日 星期五

    推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安胜蓝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6日 02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此时,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0.6%,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也是在此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依旧面临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疫情影响,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好脱贫成果?如何在新起点上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与会委员围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开展协商议政,共同建言献策。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决胜阶段,巩固好脱贫成果,稳得住不返贫,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在政策设计的层面,建立长效机制,“扶上马送一程”,是许多委员关注的焦点。

        陈雷常委用“后脱贫时代”来形容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工作阶段。他建议,在这一阶段,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化办法为摘帽地区设置过渡期,确保帮扶政策的延续性;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加强监测和帮扶;优先支持退出村和脱贫人口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前不久,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这个备受关注的“悬崖村”,84户贫困户告别了悬崖爬梯,搬进了县城新居,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案例。达久木甲常委作为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有不少思考。他表示,搬迁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群众生计和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的困难。他建议加大政策后续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务经济,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同时配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2020年,我国将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并成为接续减贫的重点。”谢茹常委表示,帮扶政策应“接得上、续得起、连得好”。她认为,在政策供给上,应着手梳理扶贫政策,分类确定需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强化的扶贫政策,有序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政策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治理的常规性、普惠性社会保障措施,避免新的“政策悬崖”问题出现。

    在保障民生上持续发力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必行之举,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基。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需要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善。张茅常委提出,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补足各种短板弱项;建立因病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存在因病返贫风险的人群,组织开展定期随访,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搞好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的百年大计”,饶子和常委十分关注推进教育扶贫。他认为,当前教育扶贫的重心应放在加强普惠教育和职业教育上,提升脱贫智力基础。他建议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加强学校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资助,做到“有教无类”。他还特别提到,要关注贫困生在高校学习和毕业后的发展情况,追踪教育质量,及时完善政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推动贫困地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抓手。黄丽云常委指出,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劳动力素质低、就业渠道窄、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她建议,建立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动态监管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扶贫高度融合。同时,整合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对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渠道,打通信息渠道,对接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产业引领,迈向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挪穷窝’,更要奔富路。”孙东生常委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他提出,深化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内生”“外引”共同发力。“一要突出特色,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靠特色兴业。二要立足市场需求引导规划产业,努力拉长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嵌入到产业发展中。三要在‘农’字现代化服务业上下功夫,培育新业态。”孙东生说。

        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老区脱贫和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王健常委提出,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议继续实施贫困老区倾斜政策,进行产业扶持,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优先向贫困老区安排,发达地区劳动密集产业转移优先向老区引导。同时,深化东西部对口协作,加速老区开发开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先行先试。

        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民营企业则是扶贫行动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磨长英常委对民营企业扶贫经验给予了高度肯定:“民营企业参与消除绝对贫困行动早、方式多、贡献大,他们的扶贫经验可以推而广之、巩固拓展,进一步形成机制,在解决相对贫困中继续发挥独特作用。”她建议,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完善可持续稳定脱贫机制。

        会上,委员们深入探讨,积极建言。委员们表示,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调整完善脱贫后帮扶政策,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稳定脱贫。委员们将履职尽责,积极协商议政,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出力、凝心聚力。

        (本报记者 安胜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