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我国医学生有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4日 13版)

        我国医学教育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日前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记者了解到,这是继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主席大卫·戈登评价,这次机构的认定结果是完美的,是非比寻常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医学协会(WMA)于1972年联合创办,以保障全球医学教育质量为宗旨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在全球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和推动医学教育改革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各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只有通过WFME机构认定,其认证结论才被认可,认证过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才能被全球健康卫生行业所接受。

        截至2020年6月,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机构认定的医学教育认证机构遍及五大洲,包括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俄罗斯联邦、荷兰、墨西哥、埃及、巴西等国家或地区的医学教育认证机构。

    认证制度:为实现高水平医学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本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国家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医学发展水平、医学教育质量的一次考验;也让我们从国家安全、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等多角度再次认识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性,更加凝聚了医务人员是国家最宝贵资源的共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说。

        “与其他大多数学科不同,医学教育本质上属于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医生这个职业面对的对象是既有生物属性、心理特性,又有社会属性的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院士认为,正因如此,临床医学专业必须要有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可能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修订。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介绍,2008年我国正式成立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工作委员会已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体系,组织完成了全国106所医学院校(占比76.3%)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认证的过程,也是推动医学教育教学体系守正创新的过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认证工作促进了教学方法革新。国际医学教育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已在全国医学教育中广泛运用,提高了广大师生教与学的活力和实效。认证工作还促进了教学内容更新。系统性教学已经替代单科式教学,医学与人文、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结合更加紧密。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上,构建以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为核心的人文医学核心课程群,推进课程体系、实践基地、理论教材一体化建设。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为实现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和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输出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认为,积极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利于促进医科院校不断改进,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更好地适应不断拓展的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和日益增加的医学人才资源流动需求,保障医疗服务安全及医学专门人才合理利用。

    认定通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共识标准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用“五个一”概括本次通过WFME的机构认定的意义:“这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从跟跑向并跑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实现了学位互认,医学毕业生跨国界流动的一张入场券;这是中国医学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张通行证;这是中国医学教育得到全球认可,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一套新标准;这是中国走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世界舞台的一种新声音。”

        “意义非常重大。”在詹启敏看来,通过WFME机构认定,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的建立,中国医学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也意味着通过认证的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了国际共识标准,我国医学生有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同时,也使得工作委员会被国际社会更为广泛地认可,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真正走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开拓了道路,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

        “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不断完善国家标准,提高认证质量;有利于我国把握世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不断与时俱进地提升我国医学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医学教育与国际实质等效;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加强紧密合作,促进医学教育战略伙伴关系,积极与各国各地区的相关机构进行协作,扩大国际社会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全面了解,有效推动学生交流、学分互认和职业认同等;有利于我国医学教育适应国际化进程、加强医学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为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陈国强如是说。

    未来之路:“以‘四新’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如何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我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成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高校校长,田红旗认为:“综合性大学应以医学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推进医学教育创新改革发展,要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评价理念,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大力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对标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不断健全完善大学、医学院(部)、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快建设新医科,高校要对照医学专业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厘清对现有医学教育专业建设提出的理念、内容、方法、技术、评价等方面的新要求,不断提升现有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构建有机合作平台,促进医科与工科、理科、文科等的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四新’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解释说,“树立医学新理念,从诊疗拓展到预防、诊疗和康养。确定医学教育新定位,医学教育是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强化医学生培养的新内涵,加强学生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五术’教育。同时,加快推进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要提出所有医科专业标准的新要求,要根据新变化论证布局新的医科专业,特别要强力推进医工医理医文深度交叉融合。”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