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0日 星期六

    有温度的生命记忆

    ——读《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老照片》

    作者:张振胜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0日 09版)

        《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老照片》

        郑建邦 著

        团结出版社

        苏珊·桑塔格曾说,“只要时间足够久远,所有的照片都会变得有意味和感人”。

        《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老照片》,收录了作者郑建邦的外公外婆焦实斋先生、金一清女士及他们的家庭自1915年至2015年整整100年的家庭生活照片。作者郑建邦以质朴隽永的笔调,记述了外公外婆从童年到老年的人生片段。亲人音容跃然笔端,神情毕现,字里行间却跃动着大时代的波澜。

        定格于瞬间的老照片,是历史长河中溅起的浪花,更是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那些特定的场景与细节,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郑建邦先生的外公焦实斋先生、外婆金一清女士的一生,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和他们子孙们的生活,始终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老照片》从家事的视角真实再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所经历的坎坷和浩劫,让我们获得了正襟危坐的教科书之外的鲜活而生动的感性历史。

        作者的外公焦实斋先生,1899年出生于河北井陉的没落地主士绅家庭。1923年,聪颖、勤奋的外公从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由于学业优异,被分配到北洋政府交通部天津扶轮中学教授英文,他有学识,见识广,善交际,口才好。

        可是就这样一位儒雅的书生,在国难当头之际,担任了武汉国民政府与北方国民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员。这期间,外公几次历险,却都化险为夷。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外公毅然舍弃优渥的教授生活,冒着日军的炮火只身南下随军抗日,抗战期间,外公先后出任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度加尔各答办事处主任,负责与英美盟军的联络事宜。北平和平解放后,外公作为傅方三位代表之一,参加了由叶剑英同志领导的“北平联合办事处”,为北平的和平移交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外公以满腔的政治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先后担任政务院参事,国务院法规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依我看来,外公心中有对祖国的大爱,凡事有大是大非的标准和尺度。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个人得失无足轻重。一个人总归把这些事想清楚了,处理明白了,就能抵御诱惑,有所取舍,人生也就不会犯什么大的错误。”郑建邦认为,外公具备了这些品德和情操,这是他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外公最为可贵的,应是一生注重做人的大节。

        作者的外婆金一清女士1908年出生于北京一个败落的清朝贵族家庭,性格刚毅果敢,极有胆识。年轻时支持外公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抗战时期一人带着四个年幼的儿女从北平辗转数省撤往大后方,一生无所畏惧。作者的笔端流露无限的怀念与敬佩:“论起这方面的胆略和气魄,在我们这个家族中,恐怕没有谁能超越外婆了。”更令作者敬重的是,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外婆没有放松对子女们的读书要求。那时她租赁或购买定居之所,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孩子们上学读书是否方便。“古有‘孟母三迁’,外婆也许就是现代版的孟母吧!我的母亲和姨妈、舅舅们之所以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除了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功于我的外婆。”

        家与国是息息相关的。作者讲述的只是家庭故事,折射的却是特定年代里普通中国人的共同命运。读者不难从中联想到自己以及父辈或祖辈的某些经历,体悟似曾相识的人生况味。作者能以照片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呈现百年生活记录,确属珍贵。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既挖掘了照片本身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信息,又扩大了图片本身提供出来的信息。

        郑建邦用准确又饱含深情的文字,将老照片中丰富的信息还原并解读出来。规整井然、环环相扣的“历史”,经照相机的瞬间定格,都变作了斑驳陆离的流光碎影,在眼前跃动,仿佛伸手可触,倾耳可闻。

        图文并重的呈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老照片的文献性。外公外婆以及子女早年间的合影,照片中的儿女情长与装扮,很耐人寻味,当我们读过随附的文字,对他们的风雨人生有所了解之后,再回头来打量这些照片,又有新的感受。这些生动的细节,使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焦实斋,以及坚忍有胆识的金一清,饱满生动地立在读者面前,既是再现那一段历史中家庭生活的蹉跎和苦难,也是近现代中华民族所历经的战乱和动荡的真实再现。

        颇令人感动的是,作者并不为尊者讳、为逝者讳。他写道:“外公外婆是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外公是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除了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从来不理家事。外婆是这个家庭的真正守护者和经营者。”然而,外婆晚年脾气暴烈,外公每每迁就退让。“开始我并不理解,甚至心中还为外公感到不平,后来自己年纪大了,对于老夫老妻之间的这些情感问题,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我想外公心里应该很清楚,如果没有外婆,他的这个家庭早就解体了。对老伴儿迁就一些,也许就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的补偿吧!”

        这些日常中的斑驳碎影显然更生活化更有人情味儿,使我们对照片中的人物认识更为丰满立体,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以往岁月的认识。这是照片之外所承载的带有温度的生命记忆。

        (作者:张振胜,系团结出版社主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