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
细心的银川人发现,不论是在北部水草丰美的引黄灌区,还是在南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不论是在城镇居民区,还是在农家院落,鸟类的品种和数量都越来越多——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当地人对鸟类表现出的友好与善意,正产生着让鸟类“心动”的感召力量。
在宁夏首府银川,老一辈人年少时几乎没有见过红嘴鸥,许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然而,近年来,远道迁徙的红嘴鸥不仅一次次在春秋两季“驾临”,而且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好像不再把银川作为中转站、补给点、临时栖息地,而是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它们每次飞到银川,都能受到市民相当高的“礼遇”——投食,拍照,观赏,合影……所有人都对它们充满善意,没有打扰、伤害。银川人的友好和善意,自然会被红嘴鸥感知到,于是,它们“一传十,十传百”,呼朋引伴一路前来,由几年前的几十只、数百只迅速增加到现在的成千上万只。
尽管红嘴鸥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但银川人还是敞开了博爱的胸怀,为它们营造出一个宾至如归的友好氛围。这种博爱,在宽容鸟类并无恶意的“骚扰”和并非故意的“过失”方面,有着最充分的体现。
对鸟类大声聒噪“扰民”甚至随意排便“欺人”的行为,许多银川人都有切身的体验,但他们却选择了对这种“肆无忌惮”“旁若无人”的“做派”给予了最大的耐心与宽容——而这,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居民都能做得到。
如今,在银川定居的鸟类越来越多。几乎每天夜晚,与人毗邻而居的麻雀都要聚集在树上,“旁若无人”地召开“会议”,随便一个议题就能让它们七嘴八舌地吵个不停。每天清晨,喜鹊便在居民楼间“喳喳”地叫着,此呼彼应,举行拉歌大赛一般,比谁的嗓门更亮。这些“肆无忌惮”的飞行动物,不仅在城市制造了不小的噪音,而且“毫无顾忌”地随地大小便,以致很多树木的周围都有它们成堆成片的排泄物。无论是到公园晨练,还是在街巷里行走,人们都会与这些排泄物不期而遇,一不小心还会踩到这些令人不爽的遗迹。
虽然它们不讲卫生,造成不小的环境污染;虽然它们制造了恼人的噪音,干扰了人们正常的休息,但没有人驱逐它们,更没有发生过掏鸟蛋、捣鸟巢的恶性事件。人与鸟的这种“矛盾”和“冲突”,在银川居然波澜不惊,从未激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们与鸟类和谐共处,甚至只有鸟欺人,人永远是宽宏大量的那一方。
非但如此,每到觅食困难的冬季,特别是大雪封山的时候,银川人还会担心它们的“饮食起居”。为了不让它们挨冻受饿,人们常常为它们搭建避难的鸟巢,投放可口、易食的食物,帮助它们摆脱困境,与人类一起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
因为银川人的友好,许多鸟类在当地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四处漂泊,于是不同“规格”“型号”的鸟巢便成为银川平原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民用建筑”。它们有的筑于树枝、草丛,有的筑于苇上、檐下,有的筑于岸边、湖中,可谓形形色色,形成一道道独特的景观。
写到这儿,您一定按捺不住好奇心了:银川人为什么会对鸟这么好?这要源于银川人骨子里强烈的爱鸟意识。在他们看来,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各种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而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为鸟类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甚至有责任、有义务为它们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天堂。
早在2011年,银川市就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喜鹊之乡”,喜鹊也众望所归地被确定为银川市市鸟,而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的爱鸟周活动已经举办了近40次。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川人认识到:“鸟语花香”富有诗意,也是人人向往的美好环境。如果没有花香,生活就会失去色彩,索然无味;如果没有鸟语,生活同样不完美,仿佛失去音乐一样。
银川人始终如一地爱鸟、护鸟,而受到优待的鸟类也以特殊的方式回报他们:鸟语花香带来了健康、平衡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人鸟和谐、妙趣横生的美好生活。
爱鸟、护鸟的意识在银川人心中根深蒂固,爱鸟、护鸟的行为在银川变得越来越自觉、普遍。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很少有人再去“斤斤计较”鸟类的“不文明行为”了。
(作者:庄电一,系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原宁夏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