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访名家·聚焦给总书记写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虽然篇幅并不长,但语言精练,内容十分丰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南开大学教授龚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总书记要求科技工作者‘发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我对此深有感触。”
在龚克看来,创新自信是新时代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创新自信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在科技领域开拓新方向的自信,敢闯“无人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是“跟跑者”的角色,努力的重点是如何加快速度、缩短距离。“迈入新时代后,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新的自信。这个自信首先是开拓方向的自信,是我们要自主判断科技创新的大方向,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领跑者’。”
创新自信要如何确立,龚克有3点深刻体会。第一,要把自信建立在对国家民族、对全人类、对全世界发展需求的深入理解和高度责任感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始终应着眼于国家发展的真正需要、人类发展的真正需要,进而开拓方向,寻求突破。第二,要把自信建立在踏实认真、严谨求实的学风基础上。务真求实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没有一个优良学风,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方向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第三,要把自信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度融合”,要从源头做起,从研究方向和选题做起。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应该从起步时就要将研究方向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遵循“从需求中来,到应用上去”这样一个路径。“不能从‘文章缝儿’里找问题,做出一些结果,再想方设法产业化。这样的路径不可能提高转化率。”龚克说。
“家国情怀”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重要特征。科技报国、科技为民,始终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龚克说:“我们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主要表达了三点:一是为国担当,二是奋力攻关,三是服务国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表达了国家对承担着发展‘第一生产力’重任的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期望。所以,我觉得身为科技工作者肩上的担子很重。”
结合科技创新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的作用,龚克很有感触:没有科技力量,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地控制住疫情;但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我们科技发展实力的不足,以及技术和布局的短板。“就抗疫而言,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努力突破疫苗研制、特效药研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等关键技术,以夺取抗疫的最后胜利。从长远目标着眼,我们要用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退任南开大学校长一职后,龚克仍兼任着南开大学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一职。龚克将这个研究院定义为“智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工作所围绕的主线,就是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此,我们持续进行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调研,力图刻画其发展形态特征和内在规律,同时汇聚多学科的力量探讨如何对人工智能实行有效治理。人工智能不是局部的技术,是通用技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它具有‘头雁效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创新自信’的要求,对我们这一领域的科技人员来说,首先就是要把握好人工智能这一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龚克说。
龚克目前还担任着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一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由100多个国家的工程组织和各大洲的工程组织共同组成,是全球工程领域的重要国际组织。“我们将更多地倡导、参与、引领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创新改革的进程,提升中国在工程科技界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在这一平台上,我也将推动中国工程科技界与国际工程界的同行更加密切地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作出更多的中国贡献。”龚克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虽然带来了一些困难,但龚克仍然充满信心:“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全世界工程界的合作,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没有科技合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重构世界科技治理体系,重构合作的畅通机制,这是我作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所要思考、努力和创新的地方。”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