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用翻唱博情怀、以噱头求流量等做法,难免让音乐综艺节目陷入疲软的态势。随着综艺市场日臻成熟,观众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期待与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原创音乐成为新的聚焦点。近年来,《我是唱作人》《中国新说唱》等原创音乐综艺热播,引发了业界与观众对原创音乐的广泛关注。
囿于传统音乐节目的呈现方式与盈利模式,音乐综艺的发展之路难免遭遇尴尬——节目更加注重以嘉宾阵容、歌曲热度、舞台效果来吸引观众,而恰恰忽视了音乐创作与歌曲选择。因此,翻唱已有的、传唱度较高的作品成了大多音乐综艺更为“保险”的选择。但是,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观众为之沉浸与感动的是熟悉的旋律和既往的回忆,而并非眼前的舞台氛围与歌手表现。同时,缺失了对特定年代、特定情境的亲身体验,改编与翻唱就很难超越原唱在观众心中留下的最初悸动。因此,过多的翻唱难以叩响观众的心扉,也挤占着原创音乐的生存空间。长期缺乏创作热情和高质量作品的音乐综艺市场,就会让创作者和表演者难以秀出实力“干货”,节目缺乏内涵、本质空洞、质量欠佳。基于此,音乐综艺需要不断破题,给原创音乐空间,以原唱打动人心。《我是唱作人》第二季关注华语原创音乐生态,坚持为中国原创音乐留出空间、打造平台的初衷,歌手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歌曲创作当中,催生了更多原创作品,更多观众的内心被这些原创新歌“一击即中”,也激活了各大音乐榜单的新样态与新价值;已经走入第七季的《歌手》开始将视线锁定原创作品,以“原创季”的概念冲破观众的审美疲劳,用原创破题,找寻节目的活力。
每个时代都有火热而真实的生活,在既有的优秀音乐作品之外,更多内容、更多时刻需要被写进歌里。虽然新作品从被接受到流行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但今天的观众仍然在期待华语原创音乐作品能在商业化的围困之外推出有深度有内涵、能够反映时代心声的好内容好歌曲。比如,《经典咏流传》进行突破创新,以流行歌曲演绎经典诗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诗以歌”热度不减,让音乐节目也可以慢下来、沉下来,从浮躁中抽离。《我是唱作人》第二季立足现实、释放温情和善意,节目中致敬一线抗疫英雄的原创歌曲《烈火战马》得到了社会认可,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以音乐创作传递正能量。植根中华文化之沃土、观望飞速前行的时代,当音乐综艺回归到旋律本身,便能找寻到丰富的创作源泉,帮助创作者赢回土壤与信心,让“原创”的活力与价值随之凸显。
原创走进综艺市场,音乐综艺的生态需要重新被审视。一方面,音乐综艺需要更多优质作品成为“源头活水”,过度的翻唱只会带来对情怀的过度消费,在此环境中的音乐节目、音乐榜单难免落进啃老本、故步自封的窠臼,观众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倘若继续坚持缺乏深度理解的机械性翻唱,必然导致音乐人生活体验的空洞贫瘠和创作能力的丧失,再难致力于业务水准的提升。不过像《我是唱作人》等原创音乐节目的出现,明晰了新的发展思路,让更多元的音乐形式得以呈现、让人们对华语音乐的期待更为丰富。
“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个时代都应该留下属于自己的声音,致敬经典固然必要,但更多当下的闪光点同样需要歌颂,需要搭载音乐综艺节目的平台,唱给更多观众、唱到更广阔的地域,最终让华语音乐真正体现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良好的音乐综艺应当具备这样的功能性,让原创音乐能够扎根于此,在这片沃土上发芽生长,成为能够让超越文化差异、唤起时代共情的好作品声名远播的平台。
(本报记者 吴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