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壮举·扶贫印记】
“这几年,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近日,在河北省临城县郝庄镇皇迷村,曾经因病致贫的52岁村民麻建荣谈及自己家这些年的变化,不由得感慨万千,“政府不仅给我申请办理了大病救助和低保,把我纳入光伏产业收益,还给我申请了危房改造,现在我不仅能上山打工,还将家里撂荒的两亩多核桃树管理起来,丈夫也有时间去外面打个零工,去年一年我家大概挣了8万元,终于实现了致富梦。”
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是传统矿山县。2012年,临城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时贫困发生率高达30.3%,远高于全省的7.8%。近年来,临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大局,确定了“旅游引领百业干,一二三产相融合,工业向着绿色转”的发展思路,大力关停矿山,积极发展以薄皮核桃、苹果和板栗为主的林果业。如今,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态绿色银行”,老百姓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
夏日时节,来到绿岭核桃小镇,置身万亩核桃林,满目绿色,生机盎然。近年来,临城县依托2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种植薄皮核桃或流转土地、资金入股等资产收益式扶贫方式,带动全县发展薄皮核桃种植2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核桃园”,全县1.2万户农民依靠种植薄皮核桃脱贫致富。据介绍,该产业吸纳了全县30%的劳动力和50%的流转土地,带动农户4万多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山场面积大、日照资源丰富,是临城的又一优势。除了企业建设的集中式扶贫电站,临城县还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县财政按每户1.2万元标准补贴扶贫资金作为资本金,建设规模为300千瓦的村级集中式扶贫电站;此外,还利用贫困户屋顶、院落、房前屋后等闲散地块,建设户用分布式扶贫电站,产权归农户所有,农户自己维护运营,每户每年售电收入近7000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荒山变绿岭的同时,临城依托全县28万亩薄皮核桃和西部山区166条经济沟,积极把“触角”伸向了三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当地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近年来,临城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河北省创建整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绿”与“美”正成为临城的主基调,优良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临城累计带动4万多农民吃上了休闲农业饭。
2014年至2018年的五年间,临城县累计脱贫72个村、11152户、32048人。2019年5月,临城县正式脱贫摘帽。邢台市委常委、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说,临城将继续抓实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搬迁扶贫、社会扶贫等工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有获得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