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呼吸,这个平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动作,竟成为世界性难题。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使命。多次报名请缨后,2月13日,我终于如愿作为广东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前往当时疫情最严重的湖北。
在湖北荆州的两个月,可能是我人生中过得最快的两个月。抢救患者不分白天黑夜,我见过这座城市每一个时辰的景象。深夜奔回医院急救的雨水汗水,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众志成城的齐心救助,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人生中,成为珍贵的印记。
出发前,我对前方情形有很多种预想:一方面对战场充满斗志,希望快点投入到战斗中;另一方面对未知,我心里还是有一点紧张。初到湖北,漫天飞雪,我窝在冷冷的被窝里,写下这样的话鼓励自己:“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候,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
路在脚下,办法在手中。我们雪夜奔走,尽锐出战,建立起两个重症救治中心集中收治患者。“最重的病人往我这里送!”是斗志,也是信心。
我们八方筹措设备,ECMO、呼吸机、正压头套……给患者最及时最好的治疗,是本职,也是追求。
我们走遍县区,调研疫情,与当地密切配合,把“四集中”尽快落实到位,努力做到最高效地遏止疫情扩散。这是举措,也是经验。
与荆州当地医护团队并肩战斗,我们一同创下了不少全国第一。2月20日凌晨,当地气温只有3摄氏度,我们冒着寒意赶往监利县中医院,为一位危重症患者做ECMO手术,随后克服负压舱过小等困难,连夜将其转至荆州市中心医院。这一场通宵救援,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ECMO长距离转运。那天清晨返程途中,江汉平原上的日出,是我见过最美的晨光。
3月2日,我们冒着风险为另一位ECMO病人进行CT检查。ECMO可以暂时代替人体心肺,为器官修复赢得宝贵时间,但众多设备和层层防护,让普通的CT检查变得困难重重。难,也得做。294米的路径我走了很多次,没想到意外还是出现了——临时调配的ECMO电池断电。
得益于此前反复演练和充分预案准备,几秒钟之内,我们护送12人迅速明确了最优方案:麻利地接上手摇泵,轮换着用手摇泵驱动膜肺给患者供血,终于将她安全运回ICU病房。随着仪器上频繁闪烁的红灯变绿,数据逐渐远离警报范围,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这是我们在全国率先完成3例ECMO病人CT检查中的第一例。
令人欣慰的是,这位病人现在已经康复出院。“我跨越千里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让你放弃自己。”不放弃,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我对病人的鼓励,也是承诺。对于这次以命相守的拼尽全力,我只有一个字:值!
(本报记者 吴春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