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06日 星期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当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更成为践行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举措——

    美丽乡村建设怎能少了“清渠活水”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农村污水研究团队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06日 05版)

        贵州省赫章县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守护美丽河湖。图为水塘堡彝族苗族乡公鸡寨水库。   新华社发

        运维人员在河北霸州南孟镇姜家营村检查农村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 新华社发

        【生态观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古至今,秀水清溪一直是田园风光中不可或缺的一景。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严重滞后,农村集中居住点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如何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统筹规划、加强技术指导、鼓励多方参与,不仅关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更对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治理能力不足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度大、工作基础薄弱、地区差异大等原因,总体来看,治理滞后、治理能力不足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的短板。2019年11月,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国务院开展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检查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我国约有55万个行政村,自然村庞大分散,许多村庄存在生活污水与改厕治理割裂、融资难度大等问题。2019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达56401万人,按人均生活用水80升/天、排放系数0.7计算,日产生生活污水3158万吨,相当于需要3200个万吨级污水处理厂,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30%,与城市93.6%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一些治理方法不符合地区实际。我国目前尚缺少全国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体系和适用技术指南,一些地方政府只能套用城市治理模式和标准,难以根据农村的地理气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特点,因地制宜选取适用模式和技术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导致污水治理效果欠佳,建设和运行费用偏高,造成资源浪费,也不便于后期管理。

        三是运行管理不善,部分已建设施存在“晒太阳”的情况。一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实际处理量与设计处理能力不匹配、收集管网建设不完善、收集水量少的现象,导致运行负荷偏低甚至无法运行、建设维护成本增加、资源极大浪费的现象。同时,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地区为节省费用,委托当地村民运营维护,结果维护效果欠佳。此外,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低价中标、层层转包以及施工过程质量监督薄弱等问题,导致施工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等。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是治理关键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取得了一定经验。特别是浙江省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将污水治理的关键归纳为“规划先行、统筹运维”,与其他工作统筹推进,融入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体系,确保污水治理工作有人负责、有人干事、有人监督,具有很高的借鉴推广价值。

        首先,应统筹规划污水治理,加快治理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区域统筹、厂网优化、经济适用、易于维护”的原则,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方案),优先整治生态环境敏感、人口集聚、发展乡村旅游以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通过试点示范,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梯次推进、全面覆盖。以专项规划为引领,将县域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优化组合”成一个大项目,打包捆绑实施统一建设。其中可引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经营—转让等第三方治理模式,并建立健全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

        其次,应加强技术指导,因地制宜治理。在选取技术上,各地应严格执行当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根据区域地理气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厕进展和农民习惯等实际情况,分区分类建立污水治理的生物生态技术名录。例如,徽州古村多溪流、地形复杂,当地就采用与城市不同的非重力收集模式,既保护了古村落,又节省了设备运维成本。此外,有必要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

        最后,在治理污水的同时,建议统筹推进厕所革命,鼓励资源化利用。地方可在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的规划编制、适用标准、技术选取、建设运维等方面做好衔接,将污水治理与改厕一体化建设,推广污水收集、贮存、运输、处理、还田的全链条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对此,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就通过“旱厕通风改良+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模式,集中建设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确保污水实现无害化还田利用。

    健全运维机制、鼓励多方参与是重要保障

        污水设施建起来,就应当充分用起来,还要用得好。为此,需要健全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制度。各地应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技术导则,明确县级、乡镇、村级组织、农户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各方责任。各市、县应出台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实施意见,制定考核办法,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专业服务队伍。

        引入科学的运维手段也很必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多、分布散、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纷纷借助“物联网”技术打造村镇水务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和就地、远程控制相结合的智慧管控。由此,便能实时掌控厂站运行状况,实现人、车、物的优化调度,减少日常人员投入,提高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

        从长期来看,需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长效管理模式和方法。可用水质考核、设施运行参数、吨水运行成本、农户受益情况等指标来评价分析服务能力,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管理部门对运行维护单位服务质量的考核依据之一,建立运维管理评价结果与运维经费及乡镇考核挂钩的奖惩机制,逐步提高运维效率。也可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施设施运行绩效管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差别化奖补,逐步提升设施长效运行能力。从地方经验来看,还可以结合环保督查和河长制督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落实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回头看”,形成督查闭环。

        为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应完善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推动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缴费制度,建立财政补贴与农户缴费合理分摊机制。此外,还应发挥多方作用,包括委托第三方打包治理、建管一体、整体推进,并注重宣传引导,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村民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共同维护美丽乡村家园的“清渠活水”。

        (执笔人:夏训峰 朱建超 高生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