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30日 星期六

    保护中国最后的长臂猿

    作者:范朋飞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30日 05版)

        北白颊长臂猿 范朋飞摄/光明图片

        天行长臂猿 范朋飞摄/光明图片

        长臂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手臂很长的猿。猿在古代同“猨”“蝯”,《抱朴子》中记载:“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猨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一典故为后代文人咏猿画猿时广泛引用,构建了长臂猿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君子形象。

        根据这些诗词歌赋和古代的地方志,科学家得以勾勒出我国长臂猿的历史分布区。在明朝中期,长臂猿的分布北抵甘肃庆阳,南至海南昌江,东到浙江镇海,西达云南陇川,在东南沿海、广东、湖南等地亦有广泛分布。在清朝时期,随着我国人口大规模增长,长臂猿的分布区急剧退缩,至20世纪初,只有福建、两广、云南和海南等地有长臂猿的记录。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长臂猿则仅存于云南和海南两个栖息地。

        彼时,云南分布有4种长臂猿,其中,天行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怒江以西的9个县市,然而2008年和2017年的两次调查显示,天行长臂猿仅分布于保山、腾冲和盈江3个县市,种群数量不足150只。白掌长臂猿则分布于临沧市,然而调查显示,2000年以后再也没有人听到过它的叫声。北白颊长臂猿曾分布于云南勐腊县、江城县和绿春县,但2008年和2011年的野外调查却没有发现它的踪迹。西黑冠长臂猿是目前我国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长臂猿,在云南中部种群数量接近1000只,但是在云南西部和南部种群数量却非常稀少。

        海南长臂猿是唯一一种中国特有的长臂猿。20世纪50年代,它分布在海南的12个县,种群数量超过2000只;到了2003年,科学家只在霸王岭保护区发现了2群13只长臂猿,因此海南长臂猿成为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所幸到了2020年年初,海南长臂猿的种群已经恢复到5群30只。此外,被认为已经从中国灭绝的东黑冠长臂猿于2006年在广西被重新发现,目前种群已经恢复到5群31只。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千万年的长臂猿,如今却走入穷途末路,濒临灭绝。残存的种群被隔离在不同的山系中,并且忍受着栖息地的进一步丧失和各种噪音的干扰。小种群带来的随机效应还可能让新生长臂猿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它们成年后无法找到配偶。于是,有些长臂猿不得不与近亲交配,导致后代死亡率上升。随着长臂猿种群数量锐减,明清时期,人们对猿与猴两种动物的认识开始出现混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已经根本不了解猿为何物,历史中有关长臂猿的文化和相关知识也逐渐消减流逝。

        如今,在云南盈江和腾冲,一部分傈僳族居民仍然有保护长臂猿的传统。他们认为,长臂猿具有灵性,歌声优美而且可以预报天气,是万物之灵,还与自己的祖先关系密切。这里的傈僳族从不捕杀长臂猿,反而会积极主动地保护它们。得益于此,我国近一半的天行长臂猿种群生活在傈僳族寨子周边的私有林或集体林中。但是在邻近的一些多民族地区,由于长臂猿保护的文化传统得不到传承,长臂猿更容易灭绝,而濒临灭绝又进一步导致传统文化丧失、种群难以恢复,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对比之下,傈僳族积极弘扬传统、保护野生动物的文化遗产显得弥足珍贵。

        长臂猿不仅具有文学和美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它是高效的种子传播者。在云南中部的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可以传播至少27种植物的种子。从进化关系来看,长臂猿是人科动物(人类和大型类人猿,即各种猩猩)的最近姐妹群,具有一系列大型类人猿所不具有的特征。在现生类人猿中,长臂猿骨骼直立程度最高,双足直立行走能力最强,声音通讯最发达,社会系统与人类最相似。因此,研究长臂猿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从树栖到地栖这个过程中的适应和进化,帮助我们找到人类语言和音乐进化的蛛丝马迹,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婚配制度的进化。此外,长臂猿的大脑处于从猴脑向猿脑和人脑演化的过渡阶段,研究长臂猿的大脑结构和认知能力,可以令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进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大型类人猿的研究和保护,长臂猿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位置。

        近年来,为了保护中国最后的长臂猿,我国先后设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大约有80%的长臂猿生活在保护区内。随着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偷捕盗猎和乱砍滥伐等现象已经得到控制,但是小种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人类活动已经彻底改变了自然界,严格依赖森林生活的长臂猿无法跨越村庄和道路,或许只有依靠人类的帮助,这些种群彼此隔绝的长臂猿才能找到合适的配偶,实现生命的繁衍。

        中国长臂猿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如果我们重视起来,立刻行动,不仅可以保护好现存的几种长臂猿,还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通过野化放归重建一个北白颊长臂猿种群,让子孙后代在神州大地上仍然有机会听到长臂猿美妙的歌声,见到长臂猿灵动的身影。愿千山长青,猿声常鸣。

        (作者:范朋飞,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