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城市运行更加智能,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为提升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海加速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两张网”建设,抓住了城市治理的“牛鼻子”。
5月25日,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部分成员,在代表团驻地通过视频连线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上海“两张网”建设的进展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充分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推进网上不见面办理,减少线下人群集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不见面办件率从去年12月的20%上升到今年的51%。按照计划,今年上海将新增接入500项公共服务事项,推动高频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线下推动个人事项进一步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下沉,新增全市通办事项100个,全面推行“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陈靖代表说,“从企业和群众的视角出发,设立目标、设计框架、开展流程再造,不断改进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温度。”
“目前,市民在上海可以凭电子身份证住旅馆等,但如果去上海周边也能这样使用,就更方便了。”陈靖代表建议,“电子亮证”未来可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推广,让大家出行更加方便。“不仅住旅馆、参加文旅活动能‘电子亮证’,坐高铁、乘飞机也能用电子证照。”
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充分利用智慧公安建设成果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初步实现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目前“一网统管”工作已经从探索设想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进入了市区各方聚焦发力的全面推进期,城运系统从1.0版向2.0版提升的升级攻坚期,以及应用“一网统管”加强疫情防控的实战检验期。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代表表示,“一网统管”必须以场景应用和部门应用为导向,实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杭迎伟代表认为,如何实现数据归集、打破数据壁垒,对实现“一网统管”的智能化应用至关重要。
对此,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代表也建议,推进“一网统管”需要政府统筹各方力量,实现共管、共建、共治,实现技术赋能和数据打通——“从道路、桥梁、井盖等基础设施信息,到交通、安全、环保等城市管理最核心的信息,再到对经济、社会的预判分析,乃至网络空间信息,都需要共享打通”。
邵志清代表认为,“两张网”以线上信息流、数据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实现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关键是系统流程再造,打破了原来系统的壁垒。老百姓不清楚政府有多少部门,分别有什么职责,他们只认一个政府。”
(本报记者 任鹏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