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4日 星期日

    青年关注全国两会什么——

    “小视角”折射奋斗“大群像”

    作者:本报记者 章正 周洪双 任爽 崔志坚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4日 09版)

        全国两会有多远?“太近了,隔着一个屏幕的距离。”在济南一家央企工作的“90后”王少民说,这两天只要一有空,他就拿起手机,关注全国两会信息。

        眼下,正在租房的王少民最关注的就是人才政策和住房话题。他说:“我准备在济南安家落户,希望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

        人才,是会场外青年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也是会场内代表委员们最操心的议题。来自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生产调度邢京龙,是一名扎根车间一线的“80后”,他今年准备提交的建议正与人才问题有关。“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不强。”他建议国家引导企业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有调查显示今年青年比往年更关注全国两会,就业创业、经济政策、民生保障……都是年轻人聚焦的热点问题。

        “我很关注今年两会,特别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青年教师李健开门见山地说。记者采访时,他还在不断接电话为学生解答就业政策。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我们学校已经启动了网络招聘服务,通过空中宣讲、每日推送、在线指导、‘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全力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李健介绍。

        在北京,青年民营企业家许泽玮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收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况。他说:“听完之后,我的感觉是非常接地气,政策都很具体,尤其是在稳企业、保就业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了很具体的支持措施,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

        年轻人关注全国两会,其背后是中国青年的奋斗热情。

        5月22日中午,吉林大学选派至吉林省通榆县边昭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宋高峰忙完工作后,并没有歇着,而是拿起手机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他告诉记者:“我希望了解后续乡村振兴阶段如何生产发展,将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宋高峰说:“2019年,我所在的深度贫困村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已顺利脱贫。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我们脱贫攻坚的势头没有丝毫减弱。作为年轻人应该不停地奋斗,我希望能为群众办更多实事。”

        距离吉林两千多公里的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杨星星也在通过手机关注全国两会。“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如今我们村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有部分摘帽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技能比较欠缺,精神文化方面也比较匮乏。我关注的是国家如何进一步振兴乡村经济,希望我们年轻人能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杨星星说。

        有一个新现象,与往年不同,今年青年人关注全国两会,不仅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向,更关注自己的“身边事”。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青年员工郭的非说:“因为工作原因,我参与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一些项目。因此,我更加关注文旅方面的提案和新政策。”在郭的非看来,当代青年关注自己的“身边事”,本质上是在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景。

        在吉林,延边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张源说:“作为一名高校医学院青年教师,我关注的重点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如何建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如何‘补短板’。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自身专业,张源提出新期待:“希望国家加大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人才,‘养兵于校’,平时在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如遇突发事件,这些青年才俊就可以上‘战场’。”

        不难发现,我国青年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并以务实的态度关注着与自己专业、能力、背景相关的领域,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一种奋斗者的姿态——会场外的青年“小视角”,折射出中国青年努力奋斗的“大群像”。

        前段时间,曾在一线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7级学生王瀚伟,也在关注全国两会。他说:“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中国温度,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量。作为学生应该肩负责任,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本领储备,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章正 周洪双 任爽 崔志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