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日前通过视频方式举行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世界各国抗疫形势出现分化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对于协调各国行动、促进各国共同抗击疫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以实际行动鼎力支持世卫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为全球抗疫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世卫组织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很多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暴露出经济不平等、发展不均衡、医疗系统建设滞后、公共卫生管理应急机制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危机等很多矛盾和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疫情中暴露出自身治理的短板。因此,国际社会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
我们看到,疫情危机一方面促使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在疾病预防、阻断传染源、探索有效治疗方案、开展疫苗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寻解决之道;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地缘政治矛盾、意识形态分歧等仍然是阻碍各国就解决全球性问题开展合作的突出羁绊。特别是,某些国家将疫情作为国际政治对抗的手段,利用病毒来源等问题对特定国家进行污名化构陷,并疯狂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甩锅,以转移国内公众对本国政府应对疫情不力的指责。在疫情已经构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背景下,将疫情政治化对国际抗疫合作造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在当今各国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员交流日益紧密的全球相互依赖环境中,任何一个国家抗击疫情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国际社会集体努力的失败。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内部存在的病例不仅对于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对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都可能造成威胁。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要机构,无疑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全球卫生事务的专门性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在平时和危机时期的职能有所不同。在平时,世卫组织的主要作用表现在解决各国所面对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问题,提高各国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国人民享有基本医疗条件等。正是在世卫组织推动下,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认可。也正是在世卫组织的积极倡导下,2005年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将向国际社会通报“有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定为各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世卫组织则需承担起领导全球行动、协调各国政策的责任,并且在推动各国有针对性地研究预防措施、治疗原则,进行疫苗研发,避免借疫情对某些国家施加不必要的经济、贸易和人员流动限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在近年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道综合征等公共卫生危机中,世卫组织召开会议,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受疫情影响国家开展应对行动,为不发达国家提供公共卫生援助,领导全球科学家开展相关研究等,通过这些方式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中流砥柱。
各国通力合作是世卫组织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
在应对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世卫组织的能力也经常受到制约,特别是国家间政治关系会影响和妨碍各国开展一致行动的努力。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世卫组织均依赖于成员国的捐助和支持。同时,世卫组织作为专家机构,其在全球治理中的权威性与合法性主要依靠为世界各国提供以科学、专业的知识为基础的政策建议,但它并不能对有关国家的内政或外交政策施加强制性约束。
例如,在应对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危机中,世卫组织开展了积极行动,时任总干事陈冯富珍多次召集地区国家会议,共同商讨应对疫情之策。但是有关国家对世卫组织提出的警告反应迟缓,最终导致疫情在部分非洲国家暴发和蔓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卫组织早在2020年1月23日便宣布疫情已经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是有的国家对世卫组织的警告不以为意,最终造成疫情的国际大流行,影响了全球抗疫行动的成效。
因此,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是世卫组织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因素。在人类历史上,天花经过长达千年的时间才传遍全球。但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种病毒可能只需很短时间便可传遍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抗击疫情的失败都可以被看作是全球抗疫行动的失败。在面对一种流行性疾病的时候,任何将本国“置身于事外”的想法既是自私的,也是不现实的。各国都不可能在他国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独善其身。无论是对世卫组织的警告无动于衷,还是通过甩锅的方式破坏国际社会合作抗疫的努力,都是对全球公利的漠视和不负责,都是对人类正义与良知的亵渎,最终必将使本国疫情进一步恶化,将本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才能战胜疫情
正是基于对国际合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已经多次在各种双边和多边场合指出,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各个国家唯有通过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切实履行国际责任,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及时公开信息,公布病毒基因组序列,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及方案,为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提供人、财、物和技术援助,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大贡献。
“德不孤,必有邻”。中国在国际社会积极呼吁支持世卫组织工作,加大对世卫组织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先后向世卫组织捐款共计5000万美元。习近平主席在本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进一步提出了多项举措,以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的行动。这些举措包括: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同各国分享疫苗成果,暂缓最贫穷国家债务偿付等。习近平主席强调,病毒没有国界,疾病不分种族,他呼吁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多方面、多渠道的密切联系早已将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公共卫生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社会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不能以实现某个或少数国家的私利为目标,而是要将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那种仅仅根据自身利益得失衡量治理成效,甚至动辄以“退群”等手段对治理机构进行威胁的做法,终将被证明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无论是对本国还是对他国而言,都是如此。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携手合作是各国战胜挑战的唯一途径。在肆虐的疫情面前,进一步增强世卫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权威,不断提升和完善世卫组织的治理能力,应当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应当成为一切负责任、有担当国家的共同行动。支持世卫组织,就是支持全人类,就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砖添瓦。反之,则必将为国际社会所不齿,被历史潮流所抛弃。
(作者:任晶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