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准时开启。
这次的“委员通道”,有点不一样。
按照大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此次“委员通道”首次开辟分会场,采用网络视频方式举行。以往,发布厅里密集的“长枪短炮”和媒体记者不见了。身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的政协委员和身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分会场的新闻记者“隔屏”相望。
在集体乘车到达指定地点梅地亚中心之前,记者们都经过了严格检测,就座时相隔一米。记者们面前是一块长6.1米、高3.4米的主屏幕,画质十分清晰,保证委员们的画面实时可见,并模拟出“近在眼前”的效果。
今年两会,疫情防控及受疫情影响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首场“委员通道”,3组委员,6个问题,全部直击这些焦点。
全程参与指导武汉一线抗疫工作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委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委员是第一组走上“委员通道”的委员,呼应了社会各界的期待。
此外,北斗系统的最新进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疫情下大学生就业、脱贫攻坚等问题一一被媒体记者抛出。大到国之重器,细到社会民生,首场“委员通道”不仅关注了抗疫的成果,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家、社会的发展寻找方法。
当被问及“中国抗击疫情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时,王辰委员有感而发:“我们在前线能够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文化的力量、体制的力量和国家的力量为取得这次抗疫的重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这次抗疫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王阶委员在回答中医药抗疫的经验时说:“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利用自身体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诊治,给了患者一个在短时间内诊疗、处方、用药、见效的体验。”他们让大家感受到疫情大考下的中国力量。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委员抛出重磅信息——北斗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计划6月发射;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委员介绍,以人工智能、轨道交通、5G为代表的“新基建”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委员建议用人单位逆周期而行、提前厉兵秣马,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打下更好的人才基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达久木甲委员深情讲述了“悬崖村”84户贫困户告别悬崖爬梯、搬进县城新居的脱贫故事。他们让大家看到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
“委员通道”,通民心,道民意。尽管今年的“委员通道”时长有所缩短,但内容依然丰富。
(本报记者 李丹阳)